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国产成人精品三区-国产成人精品实拍在线-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国产成人精品视频2021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速遞

  • 社會捐款剩余將如何處理?--石繼斌等訴合肥市虹橋小學財產權屬案

    國家法官學院等編 已閱14085次

    查看此書介紹或購買此書


    (一)首部 1.判決書字號 一審判決書: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人民法院(2005)廬民一初字條327號。 二審判決書:安徽省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2005)合民一終字第517號。 2.案由:財產權屬糾紛。 3.訴訟雙方 原告(上訴人):石繼斌,男,漢族,安徽合肥人,安徽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原告(上訴人):余紅武,女,漢族,安徽合肥人,無業。 委托代理人:曹采峰,安徽萬事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被上訴人):合肥市虹橋小學,住所地:合肥市榮事達大道228號。 法定代表人:張湘和,該校校長。 委托代理人:袁孝宗,安徽世邦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孫素明,安徽新洲律師事務所律師。 4.審級:二審。 5.審判機關和審判組織 一審法院: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人民法院。 獨任審判:審判員:陳野。 二審法院:安徽省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 合議庭組成人員:審判長:徐艷陽;審判員:潘中潮;代理審判員:陸建群。 6.審結時間 一審審結時間:2005年5月27日。 二審審結時間:2005年9月7日。
    (二)一審情況
    1.一審訴辯主張 (1)原告訴稱:2004年12月原告女兒石曉燕患白血病住院治療,因支付不起用,原告求助于社會,被告發動師生向石曉燕捐款并得到響應,捐款者希望石曉燕:后能滿足其去看大海的心愿,但石曉燕醫治無效去世。由于捐款直接交給被告,被及時將捐款交給原告支付醫療費,原告向親友借款墊付,被告雖交付原告3萬多元療費,但現在仍欠醫院及親友23 130元。原告認為,社會捐款是為石曉燕治病和海心愿,被告在石曉燕去世后將余款6萬多元留下,此款應優先支付所欠醫療費和滿足石曉燕看海拾貝殼的心愿,經與被告協商未果,訴至法院要求判令被告交付原告欠醫院的醫療費、墊付的醫療費23 130元及辦理事后費用7 000元,并將余款交付原告;判令賠償原告5 000元,支付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5 000元。 (2)被告辯稱:原告之女石曉燕是被告學校五(3)班學生,被告得知石曉燕患病之后組織全校師生為其募捐,但學校所募8 000余元不能滿足治療所用,于是將石曉燕的情況向廬陽區教育局團委反映,引起高度重視。2004年12月27日,廬陽區教育局團委,少先總隊在組織募捐時明確捐款用途一是用于石曉燕部分醫療費,二是對剩余款項上交教育局團委用于以后類似愛心捐款的基金。在整個捐款活動中被告是捐款的代收代管人,期間共收到捐款92 354.1元,支付石曉燕治療費36 881.3元,該款專款專用憑原告的醫療費發票支付費用,原告未提出異議。石曉燕去世后被告已將余款55 472.8元上交至廬陽區教育局團委,原告找被告要求繼承捐贈余款并支付原告墊付的醫療費23 130元及石曉燕事后費用7 000元遭到拒絕,因捐款的目的僅是滿足石曉燕治病的部分需要,現已不再需要治病,捐款余額不應交給原告,請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2.一審事實和證據 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人民法院經公開審理查明:原告之女石曉燕系被告學校五(3)中隊學生,2004年9月因患肝炎住院,出院后不久,于2004年12月16日經醫院診斷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五(3)中隊率先在中隊發起了募捐活動,后被告向全校發出倡議書,請求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幫助石曉燕同學增強戰勝病魔的勇氣和信心。2004年12月27日、28日,合肥市廬陽區教育局團委、廬陽區少先總隊以書面通知和網絡形式向全區所屬各中小學、幼兒園全體師生發出倡議,開展為石曉燕捐款的愛心活動。同時因情況緊急,要求各單位將捐款收齊后直接送至虹橋小學。2005年1月2日、4日、5日、8日合肥市虹橋小學及其他媒體通過網格和報刊將石曉燕患病及捐款的情況作了宣傳報道。至2005年2月18日石曉燕去世時原告從被告處領走捐款39 712.3元,之后雙方為捐款的余額多少和歸屬產生分歧。 另查明,2005年12月27日被告及合肥市廬陽區教育局團委、少先總隊發出捐款倡議前,原告自認支付石曉燕醫療費13 700元,尚欠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1 774.5元,該款系捐款之前石曉燕在該院治療時所欠。此后被告陸續為石曉燕支付捐款39 712·3兀,2004年12月22日至2005年1月19日石曉燕在安醫大第一附屬醫院住院共計28天,花去醫療等費用共計47 662元。庭審中根據雙方申請,本院調取了被告有關為石曉燕捐款的賬目,賬目載明捐款共計為92 354.1元,其中社會捐款2 100元,其余均為廬陽區教育局所屬中小學、幼兒園及老師所捐,除為石曉燕支付醫療費36 662.3元及請記者、購鮮花、營養品219元外,余款55 472.8元,被告于2005年1月31日上交至廬陽區教育局團委。對此,原告對賬目中數額的真實性及上交時間未作全部認可;原告石繼斌在本單位安徽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報銷醫療費19 230元(尚有10 000元未領取),雙方對此不持異議。原告所稱尚欠醫療費及親友借款23 130元及事后費用7 000元未能提供證據證實。上述事實有下列證據證明: (1)捐款通知書、倡議書、報紙報道、網絡信息下載復印件,證明合肥市虹橋小學、 合肥市廬陽區教育局團委、少先總隊發出向石曉燕捐款的倡議。(2)各種證明,證明各單位向石曉燕捐款。 (3)醫療費單據、收條,證明石曉燕醫療費開支及領取捐款的數額。(4)石曉燕捐款明細賬目,證明捐款數額及款項使用情。
    3.一審判案理由 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人民法院根據上述事實和證據認為:原告之女石曉燕患肝炎后不久又患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疾病住院治療,花去大量醫療費,給其家庭造成經濟困難令人同情。被告及廬陽區教育局團委、少先總隊倡議師生捐款救助系獻愛心之善意之舉,其行為和精神應予褒揚。對雙方爭議焦點捐贈余款55 472.8元所有權歸屬,鑒于捐款人的捐款行為是為特定的第三人石曉燕的利益而進行,故捐款行為符合民法一般規則之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條件的贈與行為,這個條件就是所捐之款是給石曉燕治病,而非他用,在目前我國立法對此種捐款行為沒有作出規定的情況下應首先依據民事一般規則和合同法中有關贈與的相關規定及精神處理;雖然捐款行為不同于《公益事業捐贈法》所規定的為不特定的公益事業捐贈的行為,但基于該捐款與公益事業捐贈存在諸多共性,故又可同時參照《公益事業捐贈法》第五條規定,即捐贈財產的使用應當尊重捐贈人的意愿,符合公益目的,不得將財產挪作他用來確定該捐款余款的歸屬。在整個捐款過程中,被告只是代收代管人,石曉燕去世后,捐款人捐款為石曉燕治病的條件已不存在,其余款應用于相近的公益事業,若由其父母繼承或挪作他用均違反捐款人意愿和傷害捐款人感情,故捐款余額55 472.8元既不屬于原告亦不屬于被告所有,現該款的實際占有人應將其轉給公益事業機構用于發展同樣目的的公益事業。對原告提出的該款應首先支付尚欠的醫療費及墊付醫療費23 130元、事后費用7 000元的主張,因原告僅提供了欠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1 774.5元的證據,其他欠費無證據證實,且原告為女兒花費治療是其應盡義務,墊付之說錯誤,應予糾正;再者,捐款也不宜用作事后費用及償還他人欠款,否則將違背捐款人的意愿;現原告在本單位尚有一萬余元報銷未領,對所欠1 774·5元醫療費,其有支付能力,故該主張不予支持。對原告提出余款中的一部分應用于滿足石曉燕看大海、拾貝殼心愿的主張,因石曉燕去世后該行為其本人已不可能實施,他人也不能代替,其主張不予支持。對原告提供被告延誤支付醫療費造成石曉燕過早去世應賠償損失及支付精神撫慰金的主張,因原告未能提供被告有延誤支付醫療費事實的證據,該主張不予支持。原告對申請本院調取的被告為石曉燕捐款設立的明細賬目存有異議,因其未能提供相反的證據證明該賬目有假,且在形式上怎樣設立賬目亦無明確規定,我院對該賬目的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應予確認。對被告提出捐款時余額部分有約定交合肥市廬陽區教育局團委作為以后愛心基金的辯論意見,鑒于廬陽區教育局團委、少先總隊亦是倡議人之一,捐款時并未成立專門愛心機構,原告否定有理,故該辯論意見不予采信;又鑒于被告及合肥市廬陽區教育局團委、少先總隊均為捐款活動的發起和倡議人,故對捐款只享有管理權和依石曉燕病情承擔支付捐款的義務,現被告將余款交于合肥市廬陽區教育局團委,其團委對該款仍屬管理行為,屬被告管理權的變更和轉移,其不享有所有權。
    4.一審定案結論 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六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第五條的規定,作出如下判決:駁回原告石繼斌、余紅武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及其他費用4 550元,原告承擔1 940元,被告承擔2 610元。
    (三)二審訴辯主張 1.上訴人(原審原告)石繼斌、余紅武訴稱:捐款人捐款給石曉燕的目的包括給石曉燕看病以及滿足其看大海、拾貝殼的心愿,石曉燕去世后,其法定監護人可以代其完成看海拾貝殼的心愿,原審法院以本人不能實施,他人不能代替為由對這一主張未予支持錯誤。合肥市虹橋小學收到捐款后既不及時主動將捐款交石曉燕一家,又不告知捐款所得數額,侵犯了其等知情權,造成石曉燕未能及時轉院,延誤了石曉燕獲得更好治療的機會,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石曉燕系未成年人,在捐款人捐款之時,石曉燕法定監護人即有權代為處置,應當尊重法定監護人以石曉燕名義捐款的意見。此外,原審適用簡易程序違反了法定程序,適用《公益事業捐贈法》不當。請求二審法院判決捐贈款歸石繼斌、余紅武所有,扣除醫院欠款及代石曉燕看大海、拾貝殼等費用,余款以石曉燕名義捐給慈善機構。 2.被上訴人合肥市虹橋小學辯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合肥市廬陽區教育局委員會、合肥市廬陽區少先隊總隊募捐通知中只有為石曉燕看病一個目的,并不包括滿足看大海的心愿。看大海、拾貝殼是石曉燕生前愿望,死后不能完成,他人無從代替,原審法院據此作出的判決正確,應予維持。捐款是逐步形成的最后數額,本校對此并未隱瞞,也并未拒絕支付石曉燕發生的醫藥費。本校在石曉燕住院期間組織教師、學生前往看望、送去錢物,有證據表明石曉燕治病費用有5 000余元被其父母挪用。石繼斌、余紅武請求判決善款歸其所有,由其捐至慈善機構,但本案捐款行為系附條件的贈與行為,條件不成就不能形成所有權的轉移,石繼斌、余紅武對善款不享有所有權。其這一訴訟請求本身即是矛盾的,如果善款歸其所有,法院無法責令其將善款捐出;如果善款不歸其所有,善款無須經其手捐出。原審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均正確,并不違反法定程序。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四)二審事實和證據 二審法院經審理查明:石繼斌、余紅武的女兒石曉燕原系合肥市虹橋小學學生。2004年12月16日,石曉燕經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診斷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2004年12月16日至2004年12月19日,石曉燕在該院住院,累計用去5 074.5元,實際支付3 300元,尚欠1 774.5元。醫院預測石曉燕所需醫藥費巨大,為石曉燕家庭所不能承受。為此,石曉燕所在班級率先發起了募捐活動,繼而合肥市虹橋小學向全校,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合肥市廬陽區教育局委員會、合肥市廬陽區少先隊總隊向局屬各單位發起了募捐活動,倡議廣大同學“獻出點滴愛心,用大家溫暖的雙手共同呵護石曉燕同學的生命之光”。因情況緊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合肥市廬陽區教育局委員會、合肥市廬陽區少先隊總隊在向局屬各單位發出的《關于開展向石曉燕同學捐款的通知》中要求各單位將捐款直接送至合肥市虹橋小學。此后,多家媒體對此進行了集中宣傳報道。 安徽省合肥市虹橋小學陸續經手收取了合肥市廬陽區教育局所屬單位及個人捐款90 254.1元及4美元,其他捐款2 100元,合計92 354.1元。此外,石繼斌、余紅武直接經手收取了不少于7 750元的捐款。2004年12月22日至2005年1月19日,石曉燕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住院28天,用去醫藥費47 662元。石繼斌在其所在單位安徽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報銷醫藥費19 230元,石繼斌已領取了9 230元,余款1萬元尚未領取。2005年1月18日,石曉燕因病去世。 2005年1月31日,合肥市虹橋小學將其所收取的捐款92 354.1元扣除已支付給石繼斌、余紅武的36 662.3元及募捐活動中請記者、購買鮮花及營養花費的219元后的余款55 472.8元,交至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廬陽區教育局委員會。后石繼斌、余紅武與合肥市虹橋小學為剩下善款的數額和歸屬發生爭議。2005年3月15日,石繼斌、余紅武向合肥市廬陽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合肥市虹橋小學交付其欠醫院的醫療費、墊付的醫療費23 130元,辦理后世費用7 000元。判令合肥市虹橋小學交付捐款余額。 在二審庭審中,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由合肥市虹橋小學、石繼斌、余紅武共同將善款 55 472.8元捐至慈善公益事業。因余紅武未參加庭審調解,該調解協議未能生效。后經 征詢雙方當事人的意見,合肥市虹橋小學表示:只要能將該款全部捐至慈善公益,以石曉燕名義捐獻亦無不可,但余紅武表示不能接受,調解因此不成。 上述事實有下列證據證明: 雙方當事人陳述、醫藥費發票、捐款通知書、倡議書、報紙報道、捐款明細賬目。
    (五)二審判案理由 二審法院認為:我國尚無完善慈善捐贈的法律規定,本案應根據現有法律原則、精神 和規定對石繼斌、余紅武的訴訟請求進行評判和認定。合肥市虹橋小學在石曉燕罹患重病 急需醫藥費之時,開展了募捐活動,眾多的捐贈者在此募捐活動中或署名或匿名地伸出了 援助之手,合肥市虹橋小學和眾多的捐贈者表現出的助人為樂、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由于情況緊急,石曉燕病情發展出乎意料,合肥市虹橋小學未能于募捐之初與石繼斌、余紅 武及眾多的捐贈人進行周全約定,為雙方糾紛的發生埋下了隱患,但合肥市虹橋小學并不 能因此受到法律上的非難。在募捐活動中,眾多的捐贈者的捐贈行為系附義務贈與行為,即附有醫治石曉燕這一義務,受贈人接受贈與的權利以履行為石曉燕醫治的義務為前提。現石曉燕已去世,醫治 石曉燕這一義務已無法履行,受贈人即無法享有接受贈與的權利。眾多的捐贈者將善款交至合肥市虹橋小學,即與合肥市虹橋小學形成了事實上的委托代理關系,善款在委托人與代理人之間流轉并不發生所有權的轉移。石繼斌、余紅武對爭議善款不享有權利,其等要求將善款判歸其所有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石繼斌、余紅武認為捐贈人捐贈除為了醫治石曉燕外,還包括滿足石曉燕看大海、拾貝殼的心愿。石曉燕看大海、拾貝殼這一美好心愿 經媒體公之于眾后的確觸動善良人們盡力救治這位可愛的孩子,但在醫藥費與預測相比尚有較大缺口、石曉燕生命危在旦夕之時,看大海、拾貝殼不會成為眾多捐贈人所附義務的內容。無論合肥市虹橋小學、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合肥市廬陽區教育局委員會的倡議書、通知,還是媒體的報道均未將此作為募捐的事項。且看大海、拾貝殼的主體石曉燕已經去 世。石繼斌、余紅武所主張的其石曉燕看大海、拾貝殼及將石曉燕骨灰撒向大海等系其等 為人父母寄托情感與哀思之舉,已超出捐贈人合理的意愿范圍,石繼斌、余紅武這一上訴 請求不能成立,不應予以支持。石繼斌、余紅武上訴稱合肥市虹橋小學隱匿善款導致石曉 燕喪失接受更好治療的機會應當賠償相應損失,但石曉燕去世之時在其就診的安徽醫科大 學第一附屬醫院未有醫藥費的拖欠,石繼斌、余紅武這一主張沒有證據予以證實,亦不應 予以支持。石繼斌、余紅武上訴主張以石曉燕名義捐出善款,其等主張超過本案石繼斌、 余紅武對善款是否享有權利這一審查范圍,且與其等調解時意見相左,不應予以支持。原
    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判決并無不當,適用簡易程序亦未影響案件正確審理。原審法院適用法律不夠完備準確,應予補正。附義務贈與是對贈與附加一定的條件,但不同于附條件的贈與,原審法院適用法律不夠完備、準確,應予補正。
    (六)二審定案結論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六十三條第一款、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條、第一百九十條的規定,作出判決: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4550元,由石繼斌、余紅武負擔。 (七)解說 當前,隨著國家法制建設的不斷完善,人們法律觀念不斷增強,在發生爭議時懂得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這是從本案中看到的積極一面。但是,它又給人們提出一個疑問,為何被告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善義之舉最終得到的卻是被天童父母訴至公堂的尷尬境地,從社會角度講,本案也是對中華民族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的一種巨大考量,筆者認為,這是本案在合肥乃至本省引發巨大反響和社會思考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成為我院近年來不斷涌現的新類型案件的一個縮影。
    從法律層面上講,本案爭議的焦點是:原告對剩余的善款是否有所有權;善款是否包括石曉燕看海費用,家長能否代亡女行看海之舉。二審根據我國現有法律原則、精神和規定對兩原告的訴訟請求進行評判和認定。認為附義務贈與是對贈與附加一定的條件,但不同于附條件的贈與,捐贈者的捐贈行為系附義務贈與行為,即附有醫治石曉燕這一義務,受贈人接受贈與的權利以履行為石曉燕醫治的義務為前提。現因石曉燕去世醫治義務無法履行,受贈人無法享有接受贈與的權利,石繼斌、余紅武對爭議善款不享有權利。在石曉燕生命垂危而醫藥費缺口較大的情況下,人們關注的挽回石曉燕的生命,看海拾貝殼不會成為捐贈人所附義務的內容,且現行為主體已經去世,該請求不符合捐贈人意愿。二審判決指出了原審法院判決缺點是適用法律不夠完備準確,二審予以補正,并指出了定案依據,為今后同類型案件的正確審理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本案在結案后,我院于同年向合肥市廬陽區教育局團委出具了司法建議函,建議該委將捐贈余款55 472.8元轉交慈善組織或公益事業機構,用于發展相同目的的公益事業。
    摘自:國家法官學院等編《中國審判案例要覽(2006年商事審判案例卷)》

    聲明:該書摘由本站掃描錄入,僅供介紹圖書使用,錯誤在所難免,引用時請與原書核對。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aaa级精品久久久国产片 |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黄 | 黄色大片在线观看 | 黄色九九| 性欧美孕妇孕交tv | 欧美黄色精品 | 小明永久2015xxx免费看视频 | 在线播放精品 | 免费岛国片 | 久久一级黄色片 | 这里只有精品首页 | 韩国尤物主播性视频在线播放 | 日韩一级片 |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一区 | 伊人色在线观看 | 免费又爽又黄的禁片1000部 |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午夜激情影院 |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精选 | 久操色 | 美国三级视频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伊人影院99 | 国产在线资源站 |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看看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美女 | 久久国产电影 | 91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成人性生活免费视频 | 一级特黄a免费大片 | 欧美sese| 日韩在线观看不卡 | 免费黄色一级网站 | 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 | 久久综合久久精品 | 精品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在线观看网站 | 66j8免费视频| 免费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99热在线获取最新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