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我們制定并學習了《學校教師行為底線》。今天,需要進一步研究
教師的道德準則,并以此來規范自己的行為!靶袨榈拙”是從“行為”層面對
老師提出的基本要求,而道德準則則是從意識層面提出的更高要求。那么,究竟有哪些道德準則需要我們堅守呢?
一、擔當
有人提出了做人立世的三個標準:一是有出息,二是有道德,三是有擔當。那么,作為一名
教師需要擔當嗎?回答是肯定的。因為你承擔了一份責任,一份
教育學生的責任,還有一份保護學生的責任。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把“保護學生安全”的內容寫入了《規范》,該內容的加入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討論得沸沸揚揚的“范跑跑”事件。很顯然,寫入該內容也明確了“保護
學生安全”是教師群體所應該遵守的職業精神,是
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那么,在工作中如何才能“有擔當”呢?我想,以下三個方面很重要。
一是認真履行崗位職責,F在,你在學校,不論是做教師還是做教輔,也不論是搞管理,還是搞專業,都有一個崗位,每一個人都要珍惜這個崗位,認真履行好崗位賦予的職責任務,毫不含糊地完成崗位責職。就目前的就業形勢而言,崗位對于一個普通人實在太重要了。能有一個固定的崗位,能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也是你人生成功的標志。據有關部門統計,每年本科大
學生就業率不足50%,而現在已經波及到研究生的就業了。今年,我區招聘
教師就有研究生分到小學去教一年級
數學。不要覺得在崗位上做了些工作就勞累了,就吃虧了。有句話說得好:工作著是美麗的。當有一天你失去了這個崗位,你就會懷念它的。
二是要能夠擔當職責以外的工作。不是所有的崗位職責界限都是分明的,我們的工作中還有很多臨界點的事情要做。這就需要創造性地工作,不能只固守自己的一塊天地。當從學校整體工作出發,需要你承擔一些臨時性的工作時,不能以“這不是我份內的事”為由予以推托。因為學校的工作是復雜的、多變的,往往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而這些事情總要有人去處理、去應對,如果人人都不愿擔當職責以外的工作,就會使學校陷入被動的局面。
三是要勇于承擔責任。工作中難免會出問題,也難免會犯錯誤,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躲避責任,不敢承認錯誤,或上推下卸,敷衍塞責。擔當是什么?擔當就是負責,是直率明快,是勇于承擔。擔當不是什么?擔當不是臨陣逃脫,不是粉飾太平,不是推卸責任!
二、能群
能群是說一個人要有合作意識。每個人都既是一個自然人,又是一個社會人,既便是躲在深山老林的僧道也不可能獨立于社會之外。作為一個社會人,要學會與人相處,而相處的前提則是“能群”。
那么,什么是“能群”呢?
最早提出能群這個概念的是荀子。他在《荀子·五制篇》中說:“水火有氣而無聲,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義!睔w納起來,荀子的這番話有以下三層意思。
其一,人與水火、草木、禽獸的區別在于“有氣、有生、有知、有義”。
其二,人之所以能成為萬物之靈,足以御牛馬,是因為“能群”。
其三,人之所以能群,是因為“分”,而人之能“分”,則因為有“義”。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人之能群,在于“分”,“分”之能行,在于“義”。何為“分”?“分”其實是和“群”相對的一個概念。“群”是“合作”,而“分”就是“分工”。正因為有“分工”,所以才需要“合作”,尤其是現代化水平高度發達的今天,不可能一個人能夠包攬所有工作。就拿教書來說,過去的私熟,有一個先生就可以辦學校,而今天的現代
化學校,靠一個人是不可能完成的。怎么辦?要“能群”。要有合作意識,要有全局觀念。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共生共贏的社會群體中,任何一個過于強調自己的情緒而忽略別人感受的人都不會受大家歡迎的。同樣,任何一個過于計較個人得失的人,到頭來卻會失去的更多。關于這一點,清末學者梁啟超先生有一段精譬的論述:
道莫善于群,莫不善于獨。獨故塞,塞故愚,愚故弱;群故通,通故智,智故強。星地相吸而成世界,質點相切而成形體。數人群而成家,千百人群而成族,億萬人群而成國,兆億人群而成天下。無群焉,曰鰥寡孤獨,是謂無告之民;⒈{子,象駝牛馬,龐大傀碩,人檻之駕之,惟不能群也。
三、寬容
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取決于它的社會寬容度;反之,社會的寬容度可以折射社會的文明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寬容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尺,也是古往今來,人類社會共同的價值追求。只有寬容,才可以化解不同族群、黨派的不同訴求;只有寬容才可以消解不同文化、宗教的歧見。所以,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所學校,要走向文明,構建和諧社會就離不開寬容精神。
然而,今天的
教育組織、學校機構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若干沖突、矛盾、對立等不和諧的因素。雖然這其中原因很多,但與學校成員之間缺失寬容的品質是分不開的。因此,一所學校、一個社會的和諧,首先要實現個體的寬容,進而達到個體、群體、組織之間的寬容。為此,組織中的成員要具備三種品質:
一是心胸寬闊。心胸寬闊就是要有“海納百川”的豁達與大度,就是要包容多元、尊重差異。用“海納百川”的精神來理解、感召和接納
學生、
教師、
家長和社區的多元差異。如
學生的智力、情感、潛能及家庭背景的差異性以及
家長物質基礎、文化程度、社會地位之間的差異性。
二是為人厚道!吨杏埂っ鞯馈吩嬲]
教育工作者要“寬柔以教,不報無道”。意思是說,要用寬容、溫和和贊賞的方式方法去教化、感化別人,對蠻橫無理的人不施以報復。堅決反對那種以陰暗的心態去揣測別人,以一種狹隘的心胸去理解對方的做法。這種人往往行事以個人私利、好惡為基準點,缺失原則、正氣、公正、大度。“不報無道”就是要我們心懷和善、贊賞他人,對于“無道”,一笑置之。
三是包容異己。學校是一個復雜的組織機構。由于
歷史與現實的原因,以及價值觀、思維、信念、觀點和行為的差異,學校成員之間難免會有一些意見不一致的地方。這就需要有包容異己的大氣,“報怨以德”,從而化解矛盾。
總之,寬容是做人的一種美德和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原則,也是提升做人文化品格和精神境界的一種范式。
四、誠信
誠信是立國之本,立業之本,也是立校之本。一個健全的社會一刻也離不開誠信!按蠓仓翁煜抡,誠則信,信則明,明則興,興則盛,盛則立,立則長治久安矣。”那么,誠信是什么?誠,是誠實,是不欺騙,就是“有一說一”;信,是守信,是重承諾,就是“說一是一”。誠信,作為中華文明傳統美德,幾千年來,受到人們的自覺信奉和推崇。然而,時至今日,假煙、假酒、假種子、假化肥、假文憑、假學歷等等,等等,無不沖擊著人們的道德底線。正因如此,學校,作為教育人的場所,更應倡導誠信。作為
教師,不僅要
教育學生恪守誠信,自己也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誠信就像一面鏡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會出現裂痕。所以,孔夫子告誡我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以上從四個方面提出了應該遵循的道德準則。其實,這也是我們學校精神。“擔當”的敬業精神、“能群”的合作意識、“寬容”的處世之道、“誠信”的做事態度不正是“堂堂正正做人,認認真真做事“的具體體現嗎?希望大家仔細體會,認真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