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盤明 ]——(2009-6-24) / 已閱19955次
8.信息化、網絡化的司法政務公文管理策略
在信息化的司法政務系統中,公文的起草、審核、簽署、發布以及收文辦理等,都是在司法政務的操作平臺中進行。這些在司法政務系統中運行的公文,是機關職能活動的歷史記錄,所以必須按照檔案管理的要求進行歸檔和管理。但由于這些公文是通過電子政務公文處理平臺產生的,它的特點決定了其歸檔和管理的方式并不能簡單套用紙質文件的歸檔和管理方法,而應將電子文件的管理功能嵌入電子司法政務系統之中,實行文檔一體化管理與全過程管理等方式,并采取多種措施,以確保電子文件的真實性、完整性、可讀性和安全性。
信息化司法政務公文管理的策略有:1)“前端控制”原則;2)“全程管理”原則。
前端控制原則指的是:由于電子公文文件具備易改性、易逝性等的特點,如果還是象過去那樣,按照文件的生成、積累、鑒定、立卷、歸檔,分類、著錄等順序按部就班地管理電子文件,那么電子文件的真實性就難于保證了,電子文件的流失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必須貫徹“前端控制”的原則,即要求將原來紙質文件管理系統中后期階段需要控制的手段提到前端,也就是說檔案部門對于電子公文的管理工作的介入要向前延伸,從文件生命周期的“前端”就開始控制文件的歸檔活動。要把歸檔工作嵌入工作流程,以保證在每一個流程之后,將相關文件實時歸檔。并且要求用戶及時著錄和鑒定文件信息,并且把著錄、鑒定信息與電子文件之間建立聯系,以保證文件歸檔時,將該電子文件與相關信息一并移交或發送給檔案部門。
全程管理原則指的是:根據電子文件的特點,必須建立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即對電子文件從產生到永久保存或銷毀進行全過程和全方位的管理,以確保電子文件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可讀性。具體應該體現在電子文件管理體制與模式的確定、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運行、管理制度的內容和執行等方面。以電子文件管理系統對文件流程各階段的管理和監控為例:設計的系統應對產生于機構內部各部門及其應用系統上的電子文件進行統一的歸口登記、分類、鑒定,同時監控和記錄針對文件的一切操作,如文件的創立、登記、修改、審核、簽署、分發等。而且,對文件進行的技術操作,包括操作平臺的轉換、存儲位置的改變等都應該記錄下來。因為這種管理和跟蹤記錄,對于證明和保證電子文件的行政有效性和法律證據性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六、 信息化、網絡化政務系統的監督策略
1.效果評估機制與監督、督促機制平臺
信息化、網絡化政務系統的監督策略重點在于構建以綜合督察制度為特色的司法政務管理制度,督促保障各項措施的落實。
好制度貴在落實,再好的制度不能落實也是白紙一張。采取以綜合督察制度為特色的司法政務管理制度,由專職督察員負責對各項制度的落實,對各項制度執行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監督、檢查、協調,專職督察員權利及于各個方面,直接向院黨組負責,定期匯報工作。
2.督察制度的實施具體方式
為配合綜合督察制度的實施,保障政令暢通、制度落實,督察制度的重點在以下幾點:①建立值班、車輛管理、考勤、印章管理、檔案保密管理、財務后勤管理等制度,規范辦公秩序、環境秩序、生活秩序;②約法三章,即:法官上班點名或簽到;中午禁酒;工作時間著審判服裝。③加強內外協調,自覺接受黨委領導和人大監督,加強與領導機關、監督機關和相關機關的溝通協調,為法院工作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網絡化信息化的司法政務是一個綜合性的體系性的完整系統工程,需要從領導的決策層上明確其發展的方向,從政務實踐中實施其具體內容,從電子政務的實施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中逐步推進逐步完善?梢韵胍,網絡化信息化的司法政務必將為人民法院的司法政務推進注入新的活力,以網絡化、計算機化的綜合信息處理機制是適應人民法院司法政務系統發展與創新的必由之路,將為人民法院公正司法提供有力的政務保障。
總共3頁 [1] [2] 3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