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澤昕 ]——(2009-12-1) / 已閱5529次
簡析網絡環境下檔案信息服務的對策
于澤昕
在網絡環境條件下,信息既能夠給人們帶來重大的社會效益,也可以帶來可觀的詞語鎰。因而,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網絡技術的發展,也必將帶動檔案信息服務內容與方式的變化。網絡環境下檔案信息服務體現為通過檔案利用活動,達到開發檔案信息資源、傳播檔案信息內容、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公眾檔案信息需求的目的。實現這一目的,應采取如下策略:
一、重視檔案信息服務觀念的創新
檔案信息利用與傳播面臨著商品經濟和信息社會的雙重打冷戰,檔案部門必須從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入手,勇于改革,善于創新,進一步強化檔案信息開發與利用的地位。更多地關注和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檔案信息開發與利用,使其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同時,還要注重宣傳檔案信息,淡檔案信息開發與利用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更好地為檔案信息開發與利用服務。
在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發展的宏觀背景下,檔案管理部門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以檔案信息化建設為契機,認真分析信息化建設對傳統檔案管理模式帶來的沖擊,充分認識信息化建設所引發的理論與方法的突破與變革;積極應用實踐;利用檔案資源共享政策與環境,實現檔案資源的合理配置。目前,社會公眾不再以檔案管理部門所提供的傳統性檔案利用方式方法為滿足,而是要求在更大的范圍、更高程度上實現檔案資源的社會共享。為此,檔案部門要在不斷提高檔案管理與利用現代化水平的同時,具體研究我國檔案信息利用服務的現狀,客觀分析影響檔案利用與信息共享的諸多因素,深入研究利用者及其利用利用需求特點,尋求適應檔案利用需求實際的服務模式,促進檔案資源共享的實現。
二、強化檔案信息服務體系的構建
首先,攀升檔案信息資源體系。一是要建立行業檔案信息資源體系,集中本待業檔案資料,對檔案信息進行整體開發、綜合管理,形成檔案信息關頭產品,為某一待業服務。二是要建立地區綜合檔案信息資源體系,以地市級綜合為中心,輻射各縣、市、區,形成資源共享的格局,體現經濟的區域性,以利用檔案信息的整體開發,統一運用。三是建立國家檔案信息資源體系,形成全國信息開發利用網絡,以利于提高檔案信息開發國際問題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次,建立檔案數據庫,打造信息開發利用的基礎數據,并開展檔案咨詢服務。再次,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檔案信息開發。這是提高檔案信息開發和利用質量的重要手段,使檔案工作者從繁重的手工勞動中解脫出來,為大力開發、科學管理和有效利用信息資源尤為現實提供技術支持。
三、完善網絡化信息服務的環境建設
目前,檔案信息的安全問題及檔案信息軟件的兼容性問題日益突出。《檔案法》規定:“檔案部門,檔案工作者的基本職能和歷史使命是維護檔案的完整和安全,方便社會各方面的利用。”在方便利用和維護檔案安全兩者之間,檔案的安全更為重要。對于各種破壞因素,我們可以采取“防火墻”技術、網絡安全、檢測、加密技術、電子身份認證、防改寫措施等來保證網絡安全,但都很難達到徹底的安全。因此,在檔案網絡化的管理中,利用與安全是一對矛盾,但同樣是機遇和挑戰,檔案部門與檔案工作人員只有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來提高檔案利用與傳播過程中的安全性,才能保證檔案信息網絡化建設順利實施。
四、暢通網絡環境下信息服務的反饋渠道
檔案利用效果的信息反饋,是了解和掌握檔案社會價值的客觀依據,也是做好檔案信息利用與開發的重要前提。收集、整理檔案利用效果信息,是檔案信息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檔案部門在網絡環境下及時了解社會對檔案信息的需求,分析掌握檔案信息利用動態,不斷改進與加強乍現的信息服務工作,提高網絡環境下信息服務質量的有效途徑。改進和加強檔案利用效果信息反饋收集工作,應該在建立并不斷完善檔案利用等相關規章制度的基礎上,使檔案管理人員和利用者在共同完成檔案利用效果信息收集工作上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達到用規章制度規范檔案信息利用反饋工作的目的。做好檔案利用效果反饋收集工作的關鍵在于:一是要對檔案工作者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強化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增強檔案工作人員的主動性;二是要加大對利用者的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利用者做好檔案利用效果信息反饋工作的自覺性,積極配合檔案部門做好這一工作。
五、打造檔案信息服務的人才隊伍
現代化的檔案管理工作不僅需要懂專業知識的人員,也同樣需要計算機類、管理類人才。我國檔案隊伍存在的普遍問題是人才知識結構老化、現代管理人才和計算機管理專業人才缺乏,導致檔案工作人員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和檔案業務知識相脫李,所以說,抓好檔案管理的現代化人才隊伍建設是做好檔案工作的關系,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檔案隊伍是奠定檔案事業長足進步的根基。要加強人才專業培訓,吸收各方面人才,善于發現人才,壯大充實檔案信息服務的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