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亞新 ]——(2010-10-22) / 已閱11675次
淺析如何提高法官思想素質
楊亞新
鄧小平理論是在和平與發展尤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有中國特色經驗并借鑒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全黨全國人民集體積存的結晶,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江澤民同志在十五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在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跨越世紀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用鄧小平理論來指導我們整個事業和各項工作。這是黨從歷史和現實中得出的不可支援的結論。
一、概述
中國共產黨是非常重視理論指導的黨。它在領導我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先后實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理論總結,它的主要創立者是毛澤東,我們黨把它稱為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它的主要創立者是鄧小平,我們黨把它稱為 鄧小平理論。
鄧小平理論的形成、發展,直至成熟,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鄧小平理論形成、發展的起點。
第二階段: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二大,鄧小平理論開始產生,形成主題。
第三階段:從十一大到十三大,鄧小平理論逐步展開,形成輪廓。
第四階段:從十三大到十四大,鄧小平理論走向成熟,形成體系。
第五階段:從十四大到十五大,鄧小平理論進一步發展。
鄧小平理論的研究對象是“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圍繞這個根本問題,鄧小平堅持一切從中國的國情出發,一切從我們所處的時代特征出發,尊重群眾,尊重實踐,既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在人民群眾實踐的基礎上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的結合,產生了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黨的十五大報告明確指出:鄧小平理論“是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方面比較完備的科學體系。”
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了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在當代中國,只有把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的鄧小平理論,而沒有別的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
二、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
(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
對鄧小平理論中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主要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把握:
1、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根本方法更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基礎。
2、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是分不開的,“解放思想,開支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
3、改革開放就是解放思想。
4、確立了黨的思想路線。
5、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是要勇于沖破落后的傳統觀念的束縛,善于從實際出發,努力去開拓進取。
(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宣布:“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三)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
鄧小平理論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征和總體國際形勢,對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的得失,發達國家發展的態勢和矛盾,進行正確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
(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表明我們黨對我國國情的客觀判斷和科學認識,為我們黨制定今后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五)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
鄧小平同志認為:“我們現在真正要做的就是通過改革加快發展生產力。
(六)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中國的強國之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上來的同時,就作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
(七)四項基本原則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保證
四項基本原則,包括:社會主義道路,人民民主專政即無產階級專政,黨的領導,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八)實施有中國特色的發展戰略
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前提條件。
為了實現上述“三步走”的戰備目標,鄧小平同志著重論述了以下問題:
1、確立了這個戰備總體而已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路線,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2、要處理好改革、穩定與發展的關系。
3、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
4、制定了“科教興國”的戰略。
5、正確處理好眼前和長遠的關系。
6、教育事業的發展必須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1、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總共3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