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成江 ]——(2010-11-4) / 已閱6510次
簡述網絡游戲中消費者權益問題及建議
劉成江
一、我國在網絡游戲方面的立法現狀
我國法律對網絡游戲玩家的權益保護沒有專門的規定,導致玩家權益法律保護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社會對網絡游戲的技術特點和社會意義的認知不夠。目前,玩家權益保護可以依據的實體法有《民法通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等,但由于網絡游戲及玩家權益的特殊性,現行法律在保護玩家合法權益方面仍存在明顯不足,具體表現為:
①由于對網絡游戲虛擬財產和虛擬社會的特點認識不足,民法理論沒有解決,玩家的人格權和財產權得不到相應的法律保護。
②玩家的消費者權益因種種因素得不到保護,如游戲ID與虛擬財產的歸屬不明確,正常交易被禁止,玩家很難行使交易選擇權;又如缺乏明確的行業服務標準和服務規范,玩家的知情權和求償權也很難行使。
③在民事訴訟方面,網絡游戲特點決定了玩家對運營商侵權行為的過錯很難舉證,這一點與醫療糾紛類似。侵權歸責原則使用過錯責任原則不利于玩家權益的法律保護。
二、關于玩家權益保護的法律建議
在法律的框架內,如何加強對玩家權益的保護,如前文所述,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
1.玩家權益法律保護的原則
①合理規置的原則。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法律只能保護玩家的現實合法權益,游戲生活中的糾紛留給游戲規則去解決;二是要從網絡技術的角度考慮規范實現的可能性,使制定出的規范能夠被有效地、低成本地貫徹實施,避免法律規范成為不切實際的空中樓閣或勞民傷財的根源。
②以現行法律為基礎的原則。網絡游戲空間盡管是一個虛擬空間,但是玩家的權益是實在的,它沒有離開人類社會,只是行為方式的改變。因此,對于權益糾紛應以現有法律為基礎,不必要另立新法。現有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的,條件成熟的,可以借助于法律解釋,法條的修訂和補充、單行法等多種手段解決:條件不成熟的,可以根據個案情況,依據民法總則所規定的基本原則進行裁決。
③保護弱者的原則。從世界立法思潮來看,經歷了一個由義務本位立法到權利本位立法再到社會本位立法的發展;經歷了一個由所有主體一律形式上平等保護到立法注意對社會弱勢群體的保護,從抽象平等的人格到具體的人格立法的進程;經歷了由形式平等到實質平等的變遷,保護弱者是現代民法的重要進步。保護弱者不僅體現在消費者權益保護上,也體現在歸責原則的確定及對格式合同的限定等方面。玩家相對與游戲運營商而言,處于弱者的地位。
2.確認網絡游戲虛擬財產的法律性質,保護玩家的人格權和財產權
網絡游戲虛擬財產具有特殊性,那就是它的價值和使用價值更多地存在和體現于虛擬的網絡空間。但是網絡虛擬財產已經作為一種商品進入了流通領域,它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已毋庸置疑,完全可以作為一種合法的財產加以流通、保護。我國《民法通則》第75條規定:“公民的個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及其他合法財產。”其中“其他合法財產”是一彈性語言,而針對目前我國尚無相關法規保護此類財產的情況,我們完全把它納入這一范疇進行保護。因為從法理的角度講,對于私有權利,只要法律沒有明文禁止的就應當是允許的。既然我國法律沒有明文禁止虛擬財產的合法性,那么它就應該作為一種合法的財產加以保護。
3.健全網絡游戲行業服務標準,規范游戲合同,保障玩家的合法權益
保護玩家權益應該從規范游戲合同入手。規范游戲合同可以多管齊下,如制定行業管理規范和服務標準,推行示范合同以及法院對具體個案審判等,但最重要的制定示范合同。游戲服務應推行示范合同。其原因在于:①完善的游戲合同是保障玩家權益的基礎。在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時,違約訴訟將是玩家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主要手段,但這必須建立在合同內容全面,雙方權利義務界定清晰的基礎上。合同條款越清楚規范,就越有利于保護玩家的合法權益。②游戲合同涉及到網絡的多個環節,技術復雜,示范合同有利于預防或減少因當事人不具備必要的知識而導致的各種糾紛和交易的顯失公平。③通過示范合同可以規定一些強制性措施,平衡合同雙方的利益。④示范合同可包括一些合理的免責條款。雖然免責條款一方面可能侵害玩家的權益,但另一方面,免責條款能使雙方當事人有效控制未來的風險。合理的免責條款是法律所鼓勵的。問題是什么樣的免責條款才是合理的,這不能單從提供格式合同的一方來認定,示范合同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北安市人民法院 劉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