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瑜 ]——(2011-3-24) / 已閱6574次
用創新理論攻克地震預報難題
日本發生9.0級特大地震引起全世界的側目,隨后而來的大海嘯以排山倒海的力量將日本東北沿海的幾個小鎮瞬間夷為平地。地震和海嘯都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物損失的自然災害,如果能做出準確的災害預報就可以避免或減少人員的傷亡及財物的損失。日本地震后立刻預報了海嘯,對海嘯何時從日本來到我國沿海,高度是多少都做出了相當精準的預報。而地震的預報則要難很多,地震到底何日何時爆發還是難以預測,日本這次提前十秒鐘預報了地震的爆發,但是十秒鐘對人們的逃生基本沒有意義。中國也是地震頻發國家,近年來四川的汶川、青海的玉樹、云南的盈江連續發生了幾次人員及財物損失慘重的大地震。準確的臨震預報是世界難題,日本是地震多發國,對地震預報極為重視,其科技水平全球領先,尚且不能為人們提供足夠的逃生時間。對于臨震預報的世界性難題,我們需要用創新的思維,我們可以用技術創新理論——“萃智理論”來進行分析。
“萃智理論”給出了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一般的問題有三個步驟即可解決:1、分析問題(講明矛盾),2、分析問題模型(測評所有資源),3、構建最終理想結果。根據“萃智理論”第一步我們要分析問題,就是要明確解決的問題是什么?這是件很難的事情,絕大多數創新失敗的原因就是沒有明確具體要解決的問題導致南轅北轍。我國《防震減災法》明確提出要做地震預報研究,以便讓民眾有足夠的時間逃生。人幾分鐘就可以逃生,房子和財物怎么辦?中國的房子要花費一家人一輩子的辛苦,顯然研究的重點設定為準確的臨震預報是不對的。在第一個步驟中,我們需要重新定義解決的問題,是在大地震中如何保證人的生命及財物的安全?第二步我們來分析問題模型,分析在強震中是什么威脅了人和財物的安全?如何克服這些安全隱患?克服這些安全隱患有哪些現成技術?哪些還需要進一步創新?無論是唐山、汶川還是玉樹或者是海地,地震過后整個城市滿目瘡痍,房子大部分倒塌,絕大部分人是被倒塌的房子砸死或者砸傷,人與財物同時毀傷。日本九點零級強震,秘魯八點九級強震,并沒有出現房子大量倒塌的情況,人員傷亡極少,原因很簡單,因為房子很堅實,足夠抵抗強烈地震。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思路,即房子安全人基本就安全,那么人和財物的安全可以合并解決,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只要讓房子足夠結實即可。讓房子具備抗強震的能力在技術上已經非常成熟。我們進入第三步來構筑理想的結果,理想的結果就是即便發生九級強震,人和房子等財物都是安全的。這已經不是難題,日本、智利做到了,我們國家房屋建造水準也是國際一流的。我國也有房屋抗震的強制要求,開發商按照標準建造就是,也不需要增加任何成本。如此看來,地震短臨預報這個世界難題就沒有攻克的意義了。其實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經將重點改為主攻抗震,美國蘭德公司早就提出“與其做地震預報,不如將經費投入到工程抗震。”
“萃智理論”是一盞明燈,不僅指導我們攻克技術難題,還可以指引我們解決其他方面的問題,它引領我們稍稍改變思路地震短臨預報這個世界難題便迎刃而解。
作者:王律師,電子郵件:51662214@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