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飛云 ]——(2011-12-8) / 已閱27192次
注釋:
[1]王亞新.實踐中的民事審判——四個中級法院民事一審程序的運作[J].現代法學,2003,(5) :177 -184.
[2]李后龍,等.關于再審新證據認定和運用的實證分析——以江蘇省法院部分民事案件為樣本[J].人民司法,2009,(21) :66 - 71.
[3]孫祥壯,等.以正確司法理念為指導 全面考量各種價值平衡——“關于再審中新證據的認定及運用問題的調研”會議綜述[N].人民法院報,2009 -10 -16(5) .
[4]東方公司廣州辦事處訴中山市工業原材料公司等借款擔保合同糾紛案[Z].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5,(6) :11 -18.
[5]孫祥壯.再審新證據的認定和對待[N].人民法院報,2009 -01 -01(5) .
[6]李國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理解與適用[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
[7]李浩.民事訴訟法典修改后的“新證據”——《審監解釋》對“新證據”界定的可能意義[J].中國法學,2009,(3) :156 -168.
[8][德]高爾.民事訴訟目的問題[M]/ /米夏埃爾·施蒂爾納 . 德國民事訴訟法學文萃.趙秀舉,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
[9]邱聯恭.程序制度機能論[M].臺北:三民書局,2001.
[10][日]石井一正.日本實用刑事證據法[M].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
[11]李浩.民事證據立法前沿問題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12]季衛東.法治秩序的建構[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13][德]堯厄尼希.民事訴訟法[M].周翠,譯 .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4]譚兵.中國民事訴訟法要論[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1.
[15]李 浩.民事判決中的證據失權:案例與分析[J].現代法學,2008,(5) :113 -132.
[16][日]兼子一,竹下守夫.民事訴訟法[M].白綠鉉,譯.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17][德]羅森貝克,等.德國民事訴訟法[M].李大雪,譯.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
[18]楊建華.問題研析——民事訴訟法(三) [M].臺北:三民書局,1998.
[19]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M].臺北:三民書局,1996.
[20]羅飛云.論法院職權調查取證[J].揚州大學學報,2008,(3) :35 -39.
[21][日]高橋宏志.重點講義民事訴訟法[M].張衛平,等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22]李浩.再審的補充性原則與民事再審事由[J].法學家,2007,(6) :6 -12.
[23]京智揚偉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創思生物技術工程(東莞) 有限公司、河南省開封市城市管理局居間合同糾紛案[Z].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9,(7) :13 -19.
[24]李浩.民事再審程序的修訂:問題與探索——兼評《修正案(草案) 》對再審程序的修訂[J].法律科學,2007,(6) :136 -145.
總共3頁 [1] [2] 3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