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銀梅 ]——(2004-2-16) / 已閱46707次
(1)、在偵查模式上實現從“從人到案”到“從人到案和從案到人相結合”的轉變。“從人到案”和“從案到人”是兩種不同的偵查模式。它們共同的本質都是為了達到破案的目的。我國傳統的偵查思路和工作模式大多采取“從人到案”模式即(從發案開始)勘查現場—調查訪問—采取各種偵查措施(主要有追緝堵截、摸底排隊、控制贓物等)—發現犯罪線索—找到犯罪嫌疑人—審訊—破案,即從已經發生的案件入手開展工作,最終找到犯罪嫌疑人。而“從人到案”的工作模式則是從“人”開始入手,通過對人的管理、控制、調查和對各類信息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專門性工作,發現犯罪線索,揭露和證實犯罪,從而破獲刑事案件的一項綜合性刑事偵查工作方式。其特點是強調:基礎工作的長期性;日常管理的動態性;偵查手段的綜合性;整體效果的長久性。其基本的工作要求是必須:以信息網絡為依托;以信息資料的整理、貯存、搜集為根本;不斷強化刑事特情工作、刑嫌調控工作、陣地控制工作。從而改變偵查工作經驗型、粗放型、被動型的落后局面,盡快走上科學、高效的工作道路。
(2)、在治安管理上要破除“對領導負責、對指針負責”的片面思想,由事后、被動管理向事前,事中主動管理轉變。
為此,必須樹立“社會治安社會管”和“為人民管治安”的工作思想,努力謀劃和創建治安管理聯動機制,改變“百家綜合,一家治理”的局面。必須通過實施社區警務改革等措施不斷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建立新型、系統的“打防控一體化”工程,改變社會治安管理的被動局面。
治安管理的內容雖然具有復雜性、多樣性的特點,但總體上仍屬于行政管理的范疇。因此,應該按照行政管理改革的原則要求進行改革。當前的重點是要盡快完成由審批管理型向服務管理型的轉變。為此:一要減少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程序,以轉變管理重點、提高管理效率;二要建立健全公開聽證制度,實現陽光作業,防止腐敗發生。治安管理的改革目標總體上應該向“手續簡便化,規則公開化,程序規范化,操做科學化,管理服務化”的方向發展,以實現管理活動“權限確定化,責任明析化,行為規范化”。
3、重視和推進警察隊伍的職業化建設進程
從1829年英國建立世界第一支職業化警察隊伍開始算起,警察職業化建設在國外已有170多年的發展歷史。我國警察的職業化運動起步較晚,既落后于國外同行,也落后于國內法官、檢察官隊伍的職業化建設。職業化建設包括的內容很多,主要包括:獨特的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資格、職業地位、職業技能;職業保障等。其中的大部分內容都與執法思想和觀念相關。解決公安執法(包括思想觀念和執法水平)問題必須推進職業化建設。在此方面需要我們解決的問題很多,應該說任重而道遠(限于篇幅,對此將另文專述)。
結束語:
執法思想和觀念是一個涉及面非常廣的問題。其中有歷史因素,現實因素,制度因素等等。轉變執法思想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甚至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這又是一個必須經歷的過程。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只要我們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堅定“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指導思想,相信廣大公安民警必將會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執法思想和觀念的轉變,以嶄新的執法形象矗立于民眾和社會之中,為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參考資料:
【1】、李龍:論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安執法觀念的重塑(J)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 1993年3期; 對公安機關雙重性職能的再思考論綱(J) 江西公安專科學校學報 1993年3期
【2】、卓澤淵:法治國家論(M) 中國方正出版社 北京 2001年版
【3】、《人民公安報》 (N) 北京 2003年8月合訂本
【5】、【6】、【7】、【8】、【15】、林喆等編:腐敗犯罪學研究(M)、 北京大學出版社 北京 2002年版
【4】、《人民公安報》 (N) 北京 2003年6月合訂本
【9】、【10】、http://www.163.com / 2003年9月新聞專欄
【11】、中國公安網 大討論專題·案例集
【12】、徐曉麗:公安機關偵查超期羈押危害及對策(J) 警察教育2002年5期
【13】、豈能用處女膜證明清白(J) 轉引自 警察文摘 2003年3期
【14】、《人民公安報》(N) 北京 2003年9月合訂本
【16】安•揚•維辛斯基:《國家和法的理論》(M),法律出版社 北京 1995年版
【17】、崔敏:公安機關的角色定位和嚴格、公正、文明執法(J)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 2003年1期
【18】、李龍:新時期治安管理必須注重目的與手段的統一(J) 貴陽公安 2002年12期
總共4頁 [1] [2] [3] 4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