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瑜 ]——(2014-10-9) / 已閱5994次
創新需要有文化底蘊——創新文化系列
蘋果手機的風靡也讓國人認識了喬布斯,人們將蘋果手機創新的巨大成功歸功于喬布斯個人,某市雄心勃勃撥出巨額資金準備大批量“生產”喬布斯。蘋果公司的成功是集體行為,創新不是個人拍腦子的事情,喬布斯和蘋果公司不是孤立的現象,與其所處的文化環境有關。
創新與文化的關系,從中日美三國的動漫來看表現得比較明顯。我國對外開放早期電視里是日本動漫的天下,《鐵壁阿童木》、《咸蛋超人(奧特曼)》等都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日本動漫的特點總是有大災難出現,然后超人就來拯救。日本是島國,自然災難頻發,日本人危機意識強,從內心渴望有超人來保護他們。美國動漫從《唐老鴨》、《貓和老鼠》到近年來的《功夫熊貓》系列,都具備超乎尋常的想象力,總體是歡快的、輕松的。中國人做事的毛糙和漫不經心在中國的動漫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人物形象的繪畫和故事情節的構造處處顯得快速而未經雕琢,基本沒有中心思想和價值觀。很明顯各國的動漫產品帶有本國深深的文化烙印。
林語堂先生在其《生活的藝術》一書中對明末李笠翁的發明大加贊賞,首先推崇的是“扇面窗”,這種設計至今在江南園林中還很常見。中國的折扇扇面都有書畫,有人以收集扇面畫為嗜好,李笠翁打破了四方窗戶的單調,發明了“扇面窗”,在墻上或船艙上開扇形窗,從窗戶望去窗外的人物、風景都成為動態的扇面畫,按李笠翁自己的說法:“坐而觀之,則窗非窗也,畫也”。李笠翁還發明一種“暖椅”,在長椅下面放一個火柜,椅子的兩旁有活動的木架,放上木板就是桌子,這種多功能的暖椅,可以隨時變換為暖桌,穿上兩道缸子就是轎子,將火柜換成水缸夏天又變成涼椅。李笠翁多才多藝,集戲劇家、音樂家、服裝設計家、美容家、發明家等于一身。他一生發明創造眾多,他能夠細致入微地體察人體的感知和需要,所以他的發明關注到與人體相關的整個環境,發掘出人類最原始的需求。李笠翁是一位深諳生活藝術的人,他的《閑情偶寄》體現了他廣博的藝術興趣和對生活的獨到見解,書中《屋室部》和《器玩部》對室內裝飾、家具陳設設計思維和理念:“室貴精不貴麗,貴新奇大雅,不貴纖巧浪漫。” 至今仍熠熠生輝。他發明的“扇面窗”基于他深厚的藝術功底,而多功能的“暖椅”沒有一定的生活情趣也做不出來。
創新并不在于高精尖的核心技術,創意更能體現出市場價值,蘋果手機的成功在于經典的外觀和友好的客戶體驗設計,沒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充分理解用戶的體驗是做不到的,而這種精神和對用戶的尊重源自文化傳統。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美育教育,但是至今我們的美育教育不足,我們文化基因里缺乏美育。我國還處于市場經濟初級階段,市場法治環境不健全,假冒偽劣和知識產權侵權禁而不止,對企業創新產生不了實質的激勵作用,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企業只能追求短平快的短期利益。我國的基礎教育淪為應試教育,高等教育又過于注重專業分工,忽略通識的文化基礎教育,使學生局限于本專業而沒有李笠翁廣博的知識和生活情趣,指望他們做出經典的“扇面窗”和蘋果手機來是不太現實的。
重視創新不能停留在口號和簡單的資金刺激上,還要更深層次審視。創新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創新成果的好壞與文化底蘊有直接的關聯,因此我們要系統看待創新,在重視專業技術教育的同時不能忽略文化底蘊的打造。
作者:王瑜
2014年10月作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