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生貴 ]——(2016-5-22) / 已閱7996次
“解危除險”首案被駁 業主質疑未審先定
張生貴 ● 北京安朗律師事務所
題記:區房管局公告房主責令限期搬遷,房主認為公告不合法未能搬遷,后此房被不明單位組織實施強行拆除。房主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確認房管局責令限期搬遷的通知違法,法院行政審判法庭未開庭,依據司法解釋第三要規定,逕直裁定駁回起訴,理由是該行政行為不影響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如此認定是否合法,以下舉案分析。
案情:原告系毛南小區1號樓的業主,2015年3月27日凌晨4時,有關部門組織上百人員,未經告知和出示法律手續的情況下強行推平樓房。事發當天原告前往區政府反映,接待人員告知等候處理,之后又建議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房管局以原告居住的樓房需要改造為由實施強拆,既未聽證、也未遵循先妥善安置、后實施搬遷的基本保障措施。依據現行《行政強制法》第十八條規定,房管局對原告的房屋實施搬遷以前,必須落實對原告的妥善安置,這是法律題中應有之義,但房管局不計后果只下命令,執法理念確有錯誤,應當確認其行政行為違法。
原告要求確認被告的責成限期搬遷行政行為違法,理由是該行政行為影響原告的重大利益,程序上未征求原告的任何意見,未聽取陳述和申辯,有損于原告的合法權益。依據《行政訴訟法》規定,應當審判后確認責令行政違法。
法理辯析
一、實體方面究竟該如何判斷不影響當事人的權益:
無論解危排險或征收拆遷,依據《行政強制法》第四十四條規定,行政機關必須經過“有權機關責令限期搬遷”、“政府作出拆除決定”、“政府組織實施拆除”法定程序,本案只有“責令搬遷”和“實施拆除”行為,“責令搬遷”行政行為居于基礎地位,直接影響業主的合法權益。
行政機關在責令限期搬遷之前未征求居民意見、未聽取陳述和申辯、未告知救濟途徑,這些典型或顯而易見的違法情形應當得到司法審查或監督。
司法權針對“責令限期搬遷”行政行為,應當審查合法性,避免以“駁回起訴”的方式,變相支持行政行為逃避司法監督。依據修訂前的司法解釋規定,裁定駁回起訴的性質,實質上是維持被訴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修訂后的司法解釋增加了裁定駁回起訴的判項內容,房管局作出“責令限期搬遷通知”行政行為,直接影響到行政相對人的重大財產權益,相對人有權提起訴訟的方式得到司法救濟。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違法的建筑物、構筑物、設施等強制拆除問題的批復》規定,人民法院針對“責令限期搬遷”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應當審查“主體是否合法、職責是否法定、事實認定是否準確合法、是否聽取行政相對人的陳述和申辯、是否經過催告、是否告知救濟權”等內容,并視審查結果做出判決,如認定責令限期搬遷行政行為違法,就應當做出撤銷或確認違法判決。
1、對符合受理條件的案件放棄司法監督,有違《行政訴訟法》立法宗旨:
《行政強制法》對強制執行措施的執行程序均作出了詳細、具體的規定,本案房管局“責令搬遷行政行為”是一種典型的行政強制事實行為,對相對方的權利義務產生實際影響,具有可訴性,原審裁駁理由認為“未影響權利”,顯系主觀錯裁,這要從行政訴訟的理念加以認定,行政訴訟的原理在于司法權審查監督行政權,防止行政權濫用,只要具備行政權接受監督的條件,司法應做出必要監督,裁定駁回起訴,實質是回避監督。
2、如何審查行政行為對相對人的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
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主要是指“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為”;“尚未向當事人送達的行政行為”;或者雖然已經送達但又很快“被撤銷或收回的行政行為”;“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沒有直接利害關系的行政行為”;只要不存在這四個方面的情形,從行政訴訟角度判斷,構成“訴的要件”,在取消立案審查環節,改為登記立案后,此類案件完全具備作出裁判的法定要件。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案例指導意見解讀釋義進一步明確,上述四類行政行為主要特征:一是沒有實際改變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沒有對當事人產生實際法律后果,當事人既沒有因為這種行為實際損失或權利沒有因此受影響,不需要承擔某種義務;二是對當事人沒有實際造成不利影響,行政機關的這種行政行為雖然存在,但是并沒有或者尚未給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實際損害,包括內容上、實質上的利害關系,對行政管理相對人的權利義務不產生影響,提起行政訴訟沒有實際意義。
本案“責令限期搬遷行政行為”作出后,當事人的房屋被強制拆除,已造成重大損害,原審認定不產生實際影響確有錯誤。
最高人民法院針對“責令搬遷”或“責令拆除”行政行為明確了行政相對人有權提起訴訟,明確了司法審判的要點,法院裁定駁回起訴的作法不符合最高法的指導意見。
二、訴訟大門關閉之前必須認真聽取當事人的陳述意見,充分尊重當事人辯論權:
基于司法權的嚴肅性、慎重性,針對行政訴訟,必須通過聽審或開庭的方式當面聽取當事人的論辯,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二款規定,法院作出裁駁之前,必須進行調查、并聽取雙方當事人的辯論,否則不得直接裁駁。
法院裁駁前既未開庭、也未征求當事人的意見,逕直作出第1375號行政裁定駁回起訴,程序上不嚴肅,影響司法公信力,有違行政訴訟法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