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召利 ]——(2017-3-16) / 已閱83475次
【干貨】全面解讀《民法總則》二十四項創新與亮點
作者:陳召利,江蘇云崖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
出處:利眼觀察(chen_zhao_li)
【摘要】《民法總則》已于2017年3月15日通過并公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民法總則》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為基礎,采取“提取公因式”的辦法對基本民事制度作出規定,修改與完善了部分現行法律規定。毋庸置疑,在統一民法典出臺前,法律規則之間的相互沖突必將更加頻繁。筆者結合我國現行法律規定、民法總則草案及立法背景資料,對《民法總則》的創新與亮點進行簡要解讀,以期對理解與適用《民法總則》有所裨益。
【關鍵字】民法總則 ;民法通則 ;民法典;法律適用;法律沖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于2017年3月15日通過并公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民法總則》分為11章,包括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附則,共206條。
根據我國立法計劃,中國民法典將由總則編和各分編組成,目前考慮分為物權編、合同編、侵權責任編、婚姻家庭編和繼承編等。編纂工作按照“兩步走”的思路進行:第一步,編纂民法典總則編,即《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擬于2018年整體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分階段審議后,爭取于2020年將民法典各分編一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通過,從而形成統一的民法典。
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開篇之作,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民法總則規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則,統領民法典各分編;各分編將在總則的基礎上對各項民事制度作出具體規定。《民法總則》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為基礎,采取“提取公因式”的辦法對基本民事制度作出規定,修改與完善了部分現行法律規定。毋庸置疑,在統一民法典出臺前,法律規則之間的相互沖突必將更加頻繁。筆者不惴淺薄,拋磚引玉,結合我國現行法律規定、民法總則草案及立法背景資料,對《民法總則》的創新與亮點進行簡要解讀,以期對理解與適用《民法總則》有所裨益。
要點一:確立六項民法基本原則,并以“公序良俗”取代“社會公共利益”。
《民法總則》:
第四條【平等原則】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條【自愿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第六條【公平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誠信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八條【守法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九條【綠色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關聯法條】
《民法通則》第四條 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思考題】
1.《民法通則》規定的“等價有償”原則為什么未被保留?
2.《民法總則》規定的守法原則、綠色原則如何執行?違反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要點二: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民法總則》:
第十六條 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關聯法條】
《繼承法》:
第二十八條 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胎兒出生時是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要點三: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下限由10周歲降低為8周歲。
《民法總則》:
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關聯法條】
《民法通則》:
第十二條 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要點四:完善了監護制度。
1. 擴大了被監護人的范圍
總共8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