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要偉 ]——(2005-4-8) / 已閱17216次
漫談資產的保全與處置--在聯社集中學習例會上的講稿
(河南省平頂山市城市信用社 張要偉 zhangyaowei197@sohu.com)
按照聯社領導的安排,今天這次例會由我主講。
說“講課”是不妥當的,在信用社經營與管理的各個方面,領導和同志們不管是理論上,或是實踐經驗都很全面而且豐富,古人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在座的領導和同志們都有許多地方值得請教。兼任資產管理部主任后,由于工作的需要,通過向書本學習、向同志們請教,在信貸資產保全與處置方面有所收獲。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天的例會,就包含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是向同志們匯報一下近一段的工作與學習,另一方面也是接受聯社領導對我工作與學習效果的考試。不管“考試”成績如何,都希望領導和同志們繼續不吝賜教。
由于缺乏系統的知識,我今天主要結合工作實踐,漫談一下信貸資產的保全與處置。有些內容,xx同志可能已經講過,我這里擇其要者進行必要的重復。
資產的保全與處置,是個很大的命題,是個系統的工程,它涉及信貸管理知識、財會知識、法律知識等,特別是強調對法律法規的深刻領會與靈活運用。這里,我僅結合資產保全與處置的幾個重要環節談一些粗淺的體會:
一、信貸資產的保全
這里談的信貸資產,主要是指大額不良貸款。大家知道,從2000年起,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改制”逐漸被一些政府和企業奉為企業脫困的“靈丹妙藥”。常言說:“歪嘴和尚念歪經”。在巨大的債務壓力下,一些政府主管部門和企業負責人,不是想方設法與銀行聯手尋找出路,而是死死地抓住“改制”這根救命稻草,挖空心思逃債躲債。特別是今年,我國正式加入WTO,更使企業改制步伐進一步加快。我們寶豐縣確定的目標是,2002年底以前,鄉鎮及村辦的一切企業都必須改制完畢,就是說,以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為準,各鄉鎮及村組織不得再有一家企業。為達到這個目標,一些領導同志在會議上明確指出:各鄉鎮都要研究“孫子兵法”,學會合法地、藝術地逃掉銀行債務,而達到這一目的的最好辦法,就是操作破產。合法、事實求是的破產無疑是解決企業困難和銀行不良債權的最后辦法,但就現實情況看,企業破產后償債資產無一例外地為“零”,換句話說,你銀行或信用社不可能在破產中得到一分錢的補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措施恐怕就只剩下一個,那就是趕在他破產立案之前取得它。
關于破產,可以說是對銀行債權威脅最大的后果。因為按照法律規定,破產程序優于一般民事訴訟程序,就是說,一旦企業在法院申請破產立案,其他一切尚未執行終結的法律程序一律中止。包括你所采取的扣留、凍結、查封或扣押等法律措施。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認為,法院最后將企業資產依法裁定給予銀行或信用社,抵償貸款已經屬于執行終結。其實不完全是這樣。法律規定,法院將企業有效資產執行裁定給債權人,應進行合法過戶登記。這方面,法律條文雖然不太具體,但經多方咨詢律師和法官,大多認為,不過戶登記視同于沒有執行終結,執行程序是不能阻止企業破產的。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后,依法應在10日內通知債權人,并發布公告。債權人在收到通知后30日內,未收到通知的自公告之日起3個月內,向人民法院申報債權。逾期沒有申報債權的,視為自動放棄。這一點很重要。在我們的具體實踐中,成功的做法是,通知擔保人申報債權,企業破產后,在償債率(主要是銀行和其他債權,不包括應繳稅款、破產費用等優先扣除部分)為零的情況下,立即向擔保人主張債權,結果收回了全部本息。
我們保全信貸資產,可以依法,也可以協商解決。依法,就是認真把握每一個法律程序。企業貸款的訴訟,往往結合著對有效資產的查封。一般情況是訴訟后申請查封,查封后,我們可以從容應對訴訟。但有時為防止企業抽逃資金和有效資產,或者擔心被其他債權人依法先行一步采取措施,也可以在提供訴訟擔保的情況下,申請訴前查封。但一定要注意,訴訟查封后,必須在15日內提起訴訟,否則,查封自動解除。同時應該注意的是,查封必須向有權管理部門下發協助通知書,比如土地、房管部門以及主管部門等,或者公告送達或留置送達,否則查封的效力是不能得到實現的。這方面,過去我們是有教訓,由于我們查封后,沒有向土地部門下達協助通知,結果讓另一個債權人占了先機,造成很大被動。查封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要盡可能地與主張債權的標的相近,明顯超標的查封,也是無效的,如果其他債權人或債務人提出異議,就會很麻煩。
對于勝訴的案件,如果不能在判決規定的時間內履行義務,就一定要及時申請執行。《民訴法》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限,雙方或者一方當事人是公民的為一年,雙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為六個月”。過了這個期限,則屬于自動放棄權利,不能再申請執行,以前的訴訟也就成了一紙空文。這里,我說一個例子:近期,我們擬對一個“老牌”的不良貸款企業部分有效資產采取保全措施(這個措施,過去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實施),當調取該企業在另外兩家信用社的貸款時,我們遺憾地發現,一家信用社的該企業貸款因當年無希望收回,早在六七年前喪失訴訟時效,另一家信用社的該企業貸款訴訟判決后,因無望履行,根本沒有申請執行,至今也已經六七年啦。怎么辦?從法律角度說,沒有絲毫辦法,事實上,這兩筆貸款已經注定要損失。你說是誰的責任?歷史的責任,誰讓我們當時法律知識那么淺,法律意識那么淡呢?談到這里,就說明了,現在我們為什么那么強調確保訴訟時效和擔保時效。一筆貸款,現在可能明擺著收不回來,但誰敢說以后永遠收不回來?假如在法律上喪失了追償時效,以后就是遇到機會,也無能為力了。
協商解決主要針對那些企業還有相當可觀的資產,法人和主管部門負責同志比較配合,且擔保已沒有實際意義的情況。在這方面,我們有成功的案例。
二、資產的處置
資產的處置,主要發現在如何取得這項資產和怎樣盡可能地全部或部分變現。
我們保全企業有效資產,主要目的是收回貸款資金,但現實情況是,企業往往難以償還貸款。怎么辦?為了防止企業逃債,就要合法地接收企業的有效資產,這就是我們這兩年接收的抵貸資產。這里首先應該明確一點:接收抵貸資產,是我們不得已而為之,并不是我們樂以接收那些實物資產,包括計息和賬務上不良貸款下降,都不是接收抵貸資產的目的。目的只有一條,就是盡可能地減少貸款損失。
抵貸資產的取得,一般有三個途徑:法院的確權裁定、三方簽定的抵貸協議、仲裁機構的仲裁決定。這三項中,前兩項我們使用比較多。后一項我們研究的少,操作起來也比較麻煩,用的比較少。這方面,年初我們聽張智廣老師的講座,已經有所了解。道理很簡單,但實際應用起來卻并不是很容易的。在今年的抵貸資產檢查中,我們有的社,去年就進了抵貸資產了,今年至今還沒有合法的取得文書。說是憑法院裁定進的抵貸資產,結果一看,只是一個法院查封裁定,根本不是交付裁定。問題出現了,卻很難處理。
取得抵貸資產,必須進行合法的價值認定。這個企業值多少錢?你說了不算,我說了不算,只有經過合法注冊的具有資格的評估師的評估報告算數。這是唯一的依據。不經合法評估的取得,是不嚴肅的,也是違規的。進賬抵貸資產,在評估變現底價以內,必須首先沖減取得前的各種必要費用支出,然后嚴格按法律文書和協議所確定的相應貸款在貸款科目沖減。過去,我們取得抵貸資產時的一部分利息直接進入了損益,今后,這一部分利息就只能進入表外科目。隨意調整其他無關貸款進入抵貸資產和超過評估價值進賬抵貸資產都是嚴重違規的。同時決不允許貸款進入抵貸資產后,單純為賬面的經營成果遺留費用掛在其他應收款科目。這些問題,我們都是存在的。
接收抵貸資產,還應該注意以下三點:一是土地問題。土地問題一直是個敏感的問題。縣營企業占地多屬于國有土地,但國有土地又分為劃撥土地和出讓土地,兩者價格上的差別是很大的,這一點,要偉同志已經講過。二是集體土地。鄉鎮企業占地多屬于集體土地。企業當年取得的途徑本身就很不規范。但只要不征為國有土地,都仍然屬集體性質。在涉及集體土地問題上,必須十分慎重。因為集體土地直接涉及農民的利益,關系著農村的穩定,政策性很強,并且相關法律還很不明確。三是前面提到的過戶問題。因為難點比較多,過后進一步討論。
接收抵貸資產,根本目的在于通過處置收回貸款。處置的辦法無非三條:或轉讓,或租賃,或自用。抵貸資產自用,嚴格來說是不允許的,實際上只有兩條。在租賃上,為了保證租金及時到位,我們要求必須做到先付租金后經營,確保我們的主導權。在轉讓上,由于我們接收的資產都比較大,一般的客戶很難整體一次性買斷。為解決這個問題,在聯社領導的指導下,我們今年已經成功地償試了資產分期轉讓模式。按資產價值,確定在幾年內付清全部款項,然后,產權自動轉讓于客戶。如果客戶中途違約,則產權仍然屬于信用社。
租賃收入按規定要進營業外收入,現在的問題是租賃費收入稅率比較高,資產管理部目前正在與劉總找專家研究。轉讓抵貸資產的收入,首先必須沖減入賬各種相關費用(涉及稅金的,要優先支付稅金),其次是沖減貸款本金,再其次是沖減利息。這方面,過去我們在管理上存在漏洞,一些社部分處置抵貸產后,收入全部直接做利息收入,致使問題很難處理。
三、貸款責任追究
根據聯社安排,貸款責任追究和呆滯貸款管理這兩項工作轉移到資產管理部職能范圍。這方面屬于新課題,有待下一步認真研究。這里,我結合近期追究中出現的問題,談幾點體會:
一是認識有待深入。貸款的重要性現在已經是人人共知,責任追究也已經開成共識,誰都說該追究。可只要牽涉到自己,認識問題的出發點馬上就變,心里馬上就不舒服,就希望網開一面。這其實是心理這秤沒有擺平。既然貸款管理如此重要,既然貸款責任不追不行,為何不從自身做起?
二是態度有待轉變。責任追究,罰款不是目的,處分也不是目的,最終目的是完善手續,降低貸款法律的風險。如果造成幾十萬、上百萬的貸款風險,即使開除、判刑也已經于事無補。近期責任追究中,一些催收協議簽字的真實性很值得懷疑,但我們不是字跡鑒定專家,不能進行合法認定。但在工作中也已經明確告誡有關信貸人員,一旦在將來的訴訟中出現問題,責任自負。下一步對訴訟中敗訴和脫保責任的追究,就是對這一責任的落實。
三是素質有待提高。貸款責任的形成,除了認識和態度上的不足外,法律及貸款管理知識的欠缺也是重要因素。下一步資產管理部巡回授課的任務仍然很大,要針對問題,解決問題。
四是力度有待加大。責任追究必須加強,力度必須加大,沒有陣痛就沒有新生。這項工作,資產管理部有決心做好。
以上是自己從事資產保全工作以來的一些粗淺認識,錯誤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