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津泉 ]——(2005-6-15) / 已閱115701次
研究內容:
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本次問卷發放我們分校本部和昌平校區兩部分進行。在校本部我們采取通過各院同學和在自習室隨機發放兩種形式結合,共發放三百份問卷,基本上覆蓋了所有院系、年級。其中回收有效問卷262份。回收率87.33。在昌平校區,我們采取的是自習室發放的方式,未能覆蓋所有院系。在說明時,我們會將昌平校區同校本部區別開來,就昌平校區的特殊情況作單獨說明。昌平校區投放問卷49份,回收有效問卷41份,回收率83.67%。
校本部部分的問卷發放情況如下圖所示
電信 信息 計算機 自動化 電子 經管 文法 理學院 其他
83 26 28 28 18 21 33 19 6
其中男生180人,女生82人,基本符合北郵男女構成比例。
第一部分:學生對學生會的認同感分析
一、學生對學生會的了解程度
(一)、學生對于學生會組織體系的了解過低
大學的學生會,應該是一個“學生自己的群眾組織”。顧名思義,學生自己應該對自己的組織了解、熱愛,并有充分的熱情參與其中。但是通過我們的調查,我們發現,北郵的學生對學生會——這一“自己的群眾組織”——了解程度并不高,有很大一部分同學基本不了解。并且當被問及是否有興趣了解的時候,又有很大一部分同學對學生會毫不感興趣,持無所謂的態度。
我們先不討論同學的這種態度產生的原因是什么,我們先來看看北郵學生會對于自己的定性。“本會定名為北京郵電大學學生委員會(簡稱學生會)。是北京郵電大學本科、專科學生的群眾組織,本會在校黨委的直接領導和校團委的指導下,依靠廣大同學開展工作。”既然定位于學生委員會,又是群眾組織,這同社會上選民與行政機關的關系又有幾分不一樣。可以說,北郵的學生會是校黨委的下屬組織,也可以說,北郵的學生會是屬于校黨委的,而并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廣大學生的。(這個問題參見我的關于學生會選舉狀況的論述)
就問題“您對學生會最不滿意的是什么?”的回答,選擇“學生會沒有透明化,同學不了解它是如何運作”占到了最多,達74.05%。可見同學對學生會的非透明化有很大的意見。
根據北郵學生會的章程,學生會下設主席、辦公室、常委會、社團管理辦公室、文藝部、體育部、宣傳部、公關部、學習生活部、女生部等部門。但是,廣大同學對于這個自己的組織的部門了解多少呢?
您了解目前北郵學生會的組織體系嗎? 人數 百分比(%)
非常清楚地知道學生會各個部門及其相應的職權范圍 11 4.2
比較清楚學生會有哪幾個部門,但具體干什么就不知道了 44 16.79
不太清楚,僅僅通過某幾項活動知道幾個部門的存在 103 39.31
基本不知道,如果有機會的話有興趣了解 50 19.08
完全不清楚,更沒興趣知道 54 20.61
通過以上可以看出,選擇不太清楚和完全不清楚的同學接近八成,北郵學生會已經強烈的脫離了同學,基本變為了一個同學們不為所知的組織。
“校學生會給人一種飄在空中的感覺,沒有絲毫親切感;對活動的宣傳力度也不是很好,總之,有點脫離廣大‘人民群眾’。”(03信息工程學院一同學)
“學生會跟完全蒸發了一樣,純屬一群人自娛自樂!”(研一電子工程學院一同學)
以上雖然是個別同學的言論,但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北郵的學生代表大會已經有兩年沒有召開,學生會的干部也已經有四年沒有實行普選,再加上學生會組織活動的不力,廣大同學對學生會置若罔聞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同學對于學生會主席的了解程度
學生會主席,“代表北京郵電大學所有本專科學生”,更有著其特殊意義。可以說,學生會主席一般被看作廣大北郵學生的最高代表。作為一個“群眾組織”的核心人物,如果不被自己本組織的成員了解,那么這個組織必然是失敗的。同樣,北郵的學生會主席,又有多少人認識呢?提前說明的是,回答調查問卷的同學中有17人是校學生會成員,而完全認識校學生會主席的只有15人,可見即使是學生會內部成員,依然有人根本不認識自己組織的最高領導。
您認識北郵目前的校學生會主席嗎? 人數 百分比(%)
認識,知道他的姓名、院系、年級并且見過本人 15 5.73
基本認識,知道他的姓名、院系、年級但沒見過本人 2 0.76
有一些了解,僅知道他的姓名、院系、年級其中的一項 15 5.73
似乎聽說過,但對他的姓名、院系、年級卻沒有印象了 48 18.32
完全不知道 182 69.47
總共16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