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成泓 ]——(2005-10-9) / 已閱32408次
[1] 武樹臣.中國的“混合法”——兼及中國法系在世界的地位[J].政治與法律,1993,(2).
[2] 居正.司法黨化問題[J].中華法學雜志(5).曹三明.中國判例法的傳統與建立中國特色的判例制度[J].法律適用,2002,(12).
[3] 武樹臣.中國法律傳統[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4] 湯堯.中國判例法傳統及其現代化[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17(1).
[5] 謝暉.經驗哲學之興衰與中國判例法的命運[J].法律科學,2000,(4).
[6] [德]黑格爾.哲學講演錄(第一卷),賀麟,王太慶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 謝暉.經驗哲學之興衰與中國判例法的命運[J].法律科學,2000,(4).
[7]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M].北京:東方出版社,1987,(319).
[8] [9]武樹臣.貴族精神與判例法傳統[J].中外法學,1998,(5).
[10] 黃松有.中國現代民事審判權論——為民服務型民事審判權的構筑與實踐[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6).
[11] Oliver Wendell Holmes,The Path of the Law ,”in Collected Legal Papers,181,184(1920).[美]AL考夫曼.卡多佐[M].張守東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2] [美]卡多佐.司法過程的性質[M].蘇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45).
[13] 沈敏榮.法律形式與傳統思想的嬗變——以普通法為例的研究[J].學術交流,2000,(1).
[14] 季衛東.法律程序的意義[A].季衛東.法治秩序的建構[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總共2頁 [1] 2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