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碧華 ]——(2006-1-21) / 已閱19636次
法學案例教學初探
洪 碧 華
[摘要]: 法學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綜合學科。在法學教學方法改革中,案例教學法越來越受到重視。案例教學法與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法相比有著自己的特點,案例教學法如何組織,有哪些成效,存在哪些不足便是本文探討的核心內容。
[關鍵詞]: 法學;案例教學;組織過程;特點;不足。
法學案例教學法,又稱蘇格拉底(古希臘哲學家)式教學法,主要采用對話式、討論式和啟發式。1870年,朗德爾出任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時,首次將案例引入法學教育、并大力推廣。成了近代一百多年來,美國乃至整個英美法系國家法學院最主要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是我國法學教育的薄弱環節,傳統的“填鴨式”課堂教學存在弊端,雖然能夠系統完整地傳授知識,但學生不敢提出質疑,只能被動地接受和記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各個法律院系和各級黨校紛紛學習國外先進經驗,開始注重案例教學,編印案例教材,注意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與批判精神,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1998年,中央黨校開始在黨建師資班試行案例教學,取得初步成效。2005年5月,中央黨校又舉辦了首期案例教學研討班。2005年9月,筆者參加中央黨校政法師資班培訓,研究式教學是培訓班學習研討的主要內容,我們平時一半聽課,一半師生對話,收效顯著。近年來各地黨校在案例教學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實踐證明,法學案例教學適合于現代成人教育,是干部培訓尤其是黨校干部教育培訓的一種重要方法,值得推廣運用。
一、我校法學案例教學的具體作法
這幾年,我校為了適應新形勢下黨校教學工作的新需要,不斷創新機制,深化教學改革,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學,探索干部培訓的新路子。如在縣處長班實施“情景模擬教學”,在科長班實行“依法行政案例教學”,反響良好,得到廣大師生的好評。我們法學案例教學的具體作法,大致可分為以下五個步驟:
(一)老師分工協作,精選典型案例。由我們教研室的法學教師集體備課,分工協作,根據教學計劃和要求,上網搜尋資料,每人收集幾個典型案例,并提出思考題,推薦相關參考文獻;然后由我牽頭初步把關,集中送教務處給分管的主任和副校長逐級審查確定;每期從中挑選八個有代表性的依法行政典型案例分發給學員,布置作業,內容涉及基層選舉、計劃生育、行政處罰、土地征用引發群體性上訪、企業破產、行政訴訟、城市交通管制和限制摩托車掛牌等。這些案例既有本地特色又帶有普遍現象,如限制外地貨車進入市區和限制摩托車掛牌的《通告》,全國就有141個城市做出類似規定。為防止地方領導對號入座,案例改頭換面,當事人均使用化名。選好案例材料后,由學校組教處統一打印,開學時分發給學員。
(二)學員熟悉案情,擬寫發言提綱。這是案例討論的分析準備階段,每個學員按照教學計劃的要求,課前預習,熟悉案例,解答思考題。有的學員非常認真,上網學習、搜集、打印了十多份相關資料;有的走訪相關單位,請教專家學者,深入調查研究,作好案例討論會的各項準備工作,擬寫發言提綱或者演講稿。
(三)分組進行討論,推薦小組代表。通過分組討論,學員們分工協作,互相啟發,相互補充,逐漸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把復雜案例簡單化。這一階段工作主要是由班兩委布置、各小組長負責召集,學員自主完成的,一般在自習課或者課余時間進行。小組討論后,各組推選優秀學員作為本小組的代表,在綜合各人的不同意見的基礎上,修改補充,完善講話稿,準備參加全班交流。
(四)全班案例交流,各組代表發言。全班課堂案例討論時,我們老師要到班級主持引導,讓各小組代表逐個上臺發言;臺上有固定話筒,臺下也配有移動話筒,有不同觀點的可以及時提出異議。討論激烈時,分紅方與藍方對陣,雙方各執己見、互不相讓!暗母纭陛d孕婦闖紅燈的案例爭議最大,交警究竟要嚴格“依法行政”,還是“以人為本”?大家爭著發言,甚至吵得臉紅耳赤,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正因為學員大都是有備而來的,討論才會那么激烈。我們老師只是加以引導,為大家創造一個自由討論氛圍,鼓勵大家充分表述自己的觀點,找出充足的事實和法律依據,而一般不輕易參與爭論,也不急于發表意見。如果課堂案例討論課時不夠用,我們就根據實際情況要求校方適當增加。
(五)老師總結歸納、消化提升階段。在全部案例討論結束后,教師要使用課件進行案件的點評和系統的總結。老師的點評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就要求老師具有扎實的法學理論功底和較高的綜合素質,能夠熟練地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首先是對學員的討論情況進行客觀評價,既充分肯定其優點,也要指出不足之處,如發言的熱烈程度,論題的集中程度,問題分析透徹程度等。這樣有利于逐步提高案例討論的質量。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要求學員寫出案例分析書面報告,由老師逐份批閱、評定作業成績。以此來鍛煉和培養學員的綜合能力、全局觀念和書面表達能力。
二、我校法學案例教學的特點和初步成效
我1986年畢業于廈門大學法律系,在某大專院校從教已有20年整。在校內主體班和函授班上了不少法制課,還經常受聘到校外普法宣傳。如果說我在教學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的話,那就應該歸功于案例教學。但以前的不是專門的案例教學,實際上是一種“舉例教學”,只是為了吸引學員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在講課中盡量多穿插一些生動典型案例,做到以案析法,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近年的案例教學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案例教學”,是有組織有領導、精心設計研究的、認真編寫和選擇案例的專門教學方法,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適合黨校成人教育。案例教學之所以被廣泛使用并深受學員歡迎,是因為它符合成人學習的特點。黨校學員大部分是黨政領導干部,有著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見多識廣、水平相當高。學員到黨校學習,頭腦中并不是一片空白,原先的知識和經驗使他們擁有較強的分析和判斷問題的實際能力。當然,這也有可能使之產生一種驕傲自滿情緒,成為進一步學習的障礙。這種障礙主要表現為成人學員對學習內容的選擇、接受,必定要受已有知識、經驗和價值觀念的制約,如果教師講課內容豐富、信息量大,超出了學員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學員就認為老師講得對,講得好;否則他就認為老師水平有限。網絡時代,單憑教師一個人的知識和經驗(盡管他上課前又作了認真準備工作),要讓所有學員都很滿意是不可能的。
(二)師生地位平等。傳統的師生關系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教師不但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就的評判者,而且其講授內容具有“絕對權威”。不能對老師的觀點進行挑戰,把老師當場問得啞口無言是對老師的大不敬,難以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而在案例教學過程中,由學生唱主角,師生雙方地位完全平等。老師由傳統的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促進者,成了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案例討論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只能以理服人,不能強迫學員接受自己的觀點。
(三)師生互動、雙向交流。案例教學應以教師為主導,以學員為主體。在案例討論中,知識、思想、經驗在師生之間雙向流動,并在學員中間互相交流。案例教學突出強調對前人實踐經驗進行理性分析與總結,以便學員在今后的實踐中予以警戒或借鑒,“踩著巨人的肩膀前進”。實踐經驗缺乏是年輕教師共同的弱點,在理論聯系實際時往往底氣不足、方法不多,既不能讓學員滿意,也容易使自己失去信心。而案例教學改變了教師用一個人的努力去滿足所有學員的狀況,而是教師指導學員調動已有知識,進行交流總結,互相啟發,共同提高,優勢互補,合作雙贏。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進行總結、點評,突出教學重點,回歸教學目的。
(四)大大提高教學效果。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相比,案例教學法的最大優點在于:它將教育的主要任務從知識的傳授轉向能力的培養,從單向的灌輸變為雙向的交流,最大限度地調動師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靜態、被動的接受知識變成了一場師生共同探討過程,它可以把枯燥、抽象的理論變為生動典型的例子,活躍課堂氣氛,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易懂易記、印象深刻。案例教學的關鍵就在于將注重“教學”的環境轉變為培養“學習”的環境,實現從“素質教育”向“素質和能力相結合”轉變,有助于增強學員的實際工作能力,從而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這種教育理念完全符號知識經濟年代和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要求。
三、當前案例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
案例教學方法雖然能夠啟發學員的思維,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提高分析判斷能力,但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教學方法,同樣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教師的素質水平有待提高。案例教學對于主持教師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在師生雙方的對話中,教師的學識、水平及應變能力將暴露無遺。事先如果不做深入的探析,把握好案例的關鍵點,課堂上就無法做好案例的點評和總結,F在有些學員學歷較高,本科畢業生和碩士研究生逐漸增多,有真才實學的領導干部也越來越多。如果老師的學識學歷不相應提高,將難以應對挑戰。
可見,案例教學對教師素質的要求很高,正所謂“教育著必須先接受教育”,要當好教員首先要當一個好學員。我們當教師的必須適應新時期社會發展需要,變壓力為動力,認真、虛心地學習有關案例教學的理論知識,積極探索其特點、內容和規律,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執教能力。
(二)發言的學員畢竟是少數。采用對話式或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只適合于部分學員,不只適合于所有學員,常常是那些思維敏捷,口才較好的學員在辯論中出盡風頭,而另外一些較內向、保守的學員則常常是一言不發。涉及地方領導決策失誤的,大部分學員也是不敢啃聲。此外,如果老師對案例運用不當,或者學員課前不預習,毫無準備就匆匆來參加小組或全班案例討論,只聽不說,有點“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感覺,也難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可見,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方法是萬能的。傳統“灌輸式”課堂教學方法,老師講,學生聽,教與學 “兩張皮”,學生“身在曹營,心在漢”,難免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F代案例教學雖然有其優勢,但不利于學員系統地學習理論知識。它們各有特色,不能強求一律。筆者認為,應當以傳統課堂講授為主,以案例教學為輔助,中西結合,取長補短。當前提倡案例教學不能一哄而起,要從黨校的實際出發,研究黨校案例教學的特點和規律。對于在哪些班次、哪些課程搞案例教學,哪些班次先搞,哪些班次逐步推行,要認真研究。同時,對實施案例教學的艱巨性、復雜性等也要有一定的思想準備。要充分考慮到開展案例教學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比如案例的編寫和選擇,對教員調研以及課堂控制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挑戰等,這些問題都要通過研究和實踐加以解決。
[參考資料]:
[1].劉炳香:《案例教學的適用范圍》,中央黨校網站。
[2]. 劉炳香:《案例教學及其在中央黨校的推展》,中央黨校網站
[3].《值得關注的黨校案例教學》
[4].桑瑜:《中央黨校舉辦了首期案例教學研討班》,中央黨校網站。
[5]. 郭文才:《法學案例教學的研究與探析》,東部網。http://www.db169.com
[6].談建俊(江蘇大學人文學院講師):《論法學教育中的案例教學》.國際經濟法網.http://www.intereconomiclaw.com 2005-10-11/2005-12-12.
[7].李龍(武漢大學、浙江大學教授):《我國法學教育急需解決的若干問題 》.國際經濟法網.http://www.intereconomiclaw.com 2005-10-11/2005-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