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號兵 ]——(2006-5-14) / 已閱15628次
商主體嚴格法定原則在《公司法》中的體現
長春鐵路運輸法院 林號兵
商法基本原則是反映 一國商事法律的基本宗旨,對于各類商事法律關系具有普遍性適用意義或司法指導意義,對于統一的商法規則體系具有統領作用的基本法律規則。
商法基本原則應是商事法律規范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必須集中體現商法的基本價值觀念,綜合反映商法的宗旨和任務,對各類商事關系都要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我國應將以下五個原則確定為商法的基本原則:(1)商主體嚴格法定原則;(2)維護交易公平原則;(3)保障交易迅捷原則;(4)保障交易確定性原則;(5)維護交易安全原則。
本文擬對商主體嚴格法定原則在《公司法》中的體現作以簡要論述。
商主體是構成各種不同商事法律關系所必需的基本要素,商事主體制度健全與否,不僅涉及到交易相對人的利益,商事活動的繁榮,而且關系到市場秩序的穩定。因此,商法應以大量的強行法規則對商事主體的市場準入加以嚴格的控制。
第一,商主體類型法定。
商法對于商事主體的類型作出明確規定,投資者只能按照法定類型來設立商事主體,而不能任意創設法律未規定的商事主體。因此 ,投資者在創設或變更商事主體時,只能在法定范圍內自由選擇自己所希望的商事主體,否則,就無法得到法律的承認和準入。法律禁止在法定類型之外形成非典型的或“過渡性”的商主體。
根據我國《公司法》第八條的規定,我國公司的法定形式包括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這實際上是在我國《公司法》中確立了一種責任制度——有限責任。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確立,減輕了股東的責任,便于資本的籌集和出資轉讓。
在我國,是否承認無限公司,關鍵在于是否承認某些合伙組織的法人人格。就無限公司的實質而言,只不過是一種合伙企業,有些國家的法律之所以承認其為法人,只不過是立法技術上的一種抉擇。不承認無限公司,并不等于不存在相應的企業形態;反之,承認無限公司,也不等于創設了一種新的企業類型,無非是對現存的某些合伙企業在公司法上地位的認可。
從我國目前的企業組織類型看,的確存在著某些資本少,利潤大,又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且僅負有限責任。這對于保護債權和交易安全相當不利,讓這類企業承擔有限責任,也會損害社會公眾的利益。因此,立法應規定某些企業需負無限責任,并賦予其無限公司的法律地位。
從理論上說,商主體類型法定原則首先意味著商法已經對主體類型做了合理、準確而嚴格的類型劃分;意味著立法已經對商事實踐中各種行之有效的經營性組織形式做了全面的法律概括,從而為商事法制實踐提供了充分可供選擇的主體種類。離開了統一、協調而合理的商事主體制度,就無法保障有法必依的法治原則之實現。
第二,商主體標準法定。
即商法要對商事主體的實質條件作出明確規定,投資者只能在完全具備這些實質性條件時,才能成立相應的商事主體。
《公司法》規定,在我國要成立有限責任公司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股東符合法定人數。即由2個以上50個以下的股東共同出資設立;(二)股東出資達到法定資本最低限額;(三)股東共同制定公司章程;(四)有公司名稱,建立符合有限責任公司要求的組織機構;(五)有固定的生產經營場所和必要不是的生產經營條件。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應具備下列條件:(一)發起人符合法定人數——發起人應在五人以上;(二)發起人認繳和社會公開募集的股本達到法定資本最低限額;(三)股份發行、籌辦事項符合法律規定;(四)發起人制訂公司章程,并經創立大會通過;(五)有公司名稱,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組織機構;(六)有固定的生產經營場所和必要的生產經營條件。
不完全具備這些條件的,就不能成立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商事主體程序法定。
即商法要對商事主體在設立時的程序作出明確規定,投資者欲成立商事主體必須嚴格按照這些法定程序和步驟進行。否則,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法律后果。如在我國設立有限責任公司不僅要具備法定條件還必須履行設立登記,對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利益和關系國計民生等特定行業和項目,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需要審批的,還要履行審批程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一律在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審查批準后,履行設立登記程序。公司登記機關核準后發給《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簽發之日,即為公司成立日期,公司即取得了生產經營資格和法人資格,便可依法進入市場,從事商事活動。
總之,商法對于商主體的法律控制往往關系到一定社會各種商事法律關系的穩定和統一,關系到社會交易安全和社會第三人利益。
具體到《公司法》中,對公司這一重要的商主體加以嚴格的法律控制,是公司依法經營、依法活動的前提,對明確公司的法律地位、法律責任及股東與公司的關系有重要意義,便于在實踐中具體操作、分類規范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