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躍挺 ]——(2007-8-13) / 已閱59911次
C.吸取教訓,重新開始 D.痛苦得難于自拔
E.十分痛苦,期待有一天他(她)可以重新回到自己的身邊
F.我會難過,但我尊重他(她)的選擇,因為我愛他(她)
關于對社會影響的認識:
57、你是否接觸過一些反主流文化,反文明的非主流文化(諸如“自殺俱樂部”,“性虐待者”俱樂部或其網站所宣傳、介紹的信息)( )
A.接觸過
B.接觸過,而且還十分想去嘗試
C.從來沒有接觸過
D.從來沒有接觸過,但是反感這樣非主流文化
58、你是否親眼見(聽說過)你周圍的人(如自己的同學、朋友、親人)自殺嗎?你的感受如何?( )
A.沒有見過(聽說過),但不贊成用自殺的方式去作為解決這個世界所帶給他們的困難與痛苦
B.沒有見過(聽說過),但我認為,在自己無法再有其他別的選擇時,自殺或者也許會是解決這個世界所帶給他們困難與痛苦的最好的方式
C.見過(聽說過),但我覺得他們很傻,其實這個世界依然很美,這個社會依然充滿愛,沒有必要這樣做
D.見過(聽說過),會感嘆他們有這樣的勇氣,或許我是他(她),我也會這樣做的。
59、剛你看到大街小巷里三五成群的小青年,他們的發型十分個性(例如:頭發用“定型水”粘成“錐狀”),衣服十分前衛,甚至在一些男青年的左耳或右耳上帶有耳環等等。他們與周圍人群相比,十分引人注目,請問你是怎樣看待他們的?( )
A.我十分贊成他們這種求新、求異的生活方式,這是向外界顯明自我的存在,我也想成為這樣
B.我十分贊成他們這種求新、求異的生活方式,這是向外界顯明自我的存在,有時,我也與他們打扮的一樣
C.我認為這是他們的生活方式與個人自由,我不反對,也不贊成
D.我十分反感看到在這些青年身上,那種讓人難以忍受的“怪異”
60、你認為另類的青年,之所以會如此“怪感”的原因是什么?( )
A.他們也許在自我生活和個人成長中,沒有被家長、朋友過多的關愛與理解,他們太需要別人的理解
B.他們也許感覺在學習、生活中壓力太大,不愿直面這樣的壓力,但又不甘心被人忽視,需要周圍人的關注與目光
C.他們或許只是希望自己盡快時尚起來,只是作為一個人喜好,沒有上述兩種較深層次、較復雜的原因
D.我不太了解
61、關于愛的真諦,有這樣的表述:“愛,是良善、是寬容、是理解,是不張狂,是不自夸,不作為羞愧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別人的惡。愛要我們喜歡真理,要我們凡事包容,凡是信任,凡事充滿希望。”“不但要愛你的朋友,還要理解與幫助那些不喜歡你的人。”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給予過別人或者是否會感受到別人給予自己這樣的“愛”呢? ( )
A.是的
B.是的。不過,周圍的人很少給我這樣全然的愛,但是我仍然會對他們心善良和關愛
C.不是。不過,我渴望去愛,也渴望被人關愛。但是沒有人教我“愛”的含義,教我如何去“愛”;我自己生活在一個沒有愛、冷漠的世界
D.周圍的人很愛我,我無須去關愛別人,也無須學會什么是“愛”,因為只要他們愛我就夠了
62、你是否認為自己是一個有信仰的人(信仰是指對某人或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極度相信和尊敬,拿來作為自己行為的榜樣或指南,例如:政治信仰、宗教信仰)( )
A.是,我是一個有信仰的人
B.不是,我沒有真正的信仰
關于對網絡的認識:
63、您主要在哪里上網?( )
A.在網吧上網 B.在家上網 C.在學校(宿舍)上網
64、上網的程度:( )
A.經常上網 B.偶爾上網 C.從沒有上過網
65、上網的主要目的是:( )
A.獲取信息 B.娛樂 C.學習
66、互聯網是否改變了青年以往的生活方式?( )
A.幾乎沒有改變自己的作息習慣 B.多少改變了以往的生活方式
C.目前還沒有改變,但將來肯定會
67、上網是否改變了原來的觀念?( )
A.沒有改變 B.有少許的改變 C.改變很大
68、網絡的開放性與青少年的某些犯罪是否有關,你同意這種看法嗎?( )
A.同意 B.有些同意 C.不同意
69、你是否與網友見面?( )
A.見面 B.偶爾見面 C.從不見面
70、你對網戀的看法:( )
A.反對網戀 B.可以嘗試網戀
總共6頁 [1] [2] [3] [4] 5 [6]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