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業濤 ]——(2002-5-13) / 已閱44031次
(五)非緝私機構的管理人員共同參與,加強對船舶、港口、碼頭的綜合治理。大宗貨物通過船舶走私入境,是近幾年走私犯罪的基本特點,加強對船舶、港口、碼頭的管理,便抓住了遏制走私的關鍵,這就要求充分發揮緝私機構以外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作用,為此,有關部門應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建造漁船和交通運輸船舶時,任何單位及個人應按照規定報警漁業或交通主管部門批準,船檢部門要按有關技術指標嚴格把關。
2.嚴格執行國家規定,對于“三無”船舶,要堅決清理取締。
3.加強對港口和碼頭的管理。
(六)整頓國內市場,堵住走私犯罪后路。在中央提出的“海上抓,岸上堵,口岸查,市場管,處罰嚴”這五項反走私工作方針中,加強市場管理是重要的一個環節和一項對策。加強對國內市場的管理,使國內市場規范化,有序化,是斷絕走私犯罪分子來源,堵住走私犯罪分子貨流,從而控制和預防其犯罪實施的一項有效措施。
(七)加強對走私案件的司法處理,震懾犯罪分子。對犯罪分子的司法處理。離不開刑事制裁。雖然刑事制裁不是對付走私犯罪的唯一手段,甚至不是主要手段,但其預防,減少犯罪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尤其對于走私罪,社會公眾包括走私分子本人對于走私行為的犯罪感相對薄弱,這樣,輿論的譴責,社會的監督和教育等許多對其他犯罪具有重要遏制作用的社會因素在走私犯罪面前顯得軟弱無力。刑罰既有威懾功能,又有教育功能,通過刑事制裁表明國家和社會對犯罪行為的否定評價,對于走私犯罪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反走私斗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項長期任務。走私這種特殊的國際經濟犯罪現象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和經濟根源。走私活動的產生、發展和消亡是與國家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緊密聯系的。只要還存在著國家形式,存在國際交換,存在著國際、國內兩種價格,走私現象就不會消失。大力開展反走私斗爭,嚴厲打擊走私犯罪活動,是直接關系到國家興衰存亡的大事,切不可漠然視之,掉以輕心。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必然要求我們把打擊走私工作放到一個重要位置,以保證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方向,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維護社會安定,為新形勢下我國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參考書目】:
《走私犯罪》 摸開勤,顏茂昆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走私犯罪的定罪與量刑》黃芳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
《走私罪的認定與處理》 錢舫,許道明——中國檢察出版社
《走私犯罪的懲治與防范》 張國貴——北京,西苑出版社
《經濟犯罪案件偵查教程》 李長修,靳新——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精解》 曹子丹,侯國云——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總共3頁 [1] [2] 3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