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16303
- 書名:稅捐正義(稅法學研究文庫)
- 作者:黃俊杰
- 出版社:北大
- 出版時間:2004年10月
- 入庫時間:2004-11-9
- 定價:23
圖書內容簡介
沒有圖書簡介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導論——稅捐正義之概念 1
壹 人權保障作為稅捐正義之核心內容 2
一、稅法之核心價值 2
二、稅捐正義概念之內涵 2
三、基本 權利之有效實踐 4
貳稅捐正義作為稅法之違憲審查基準 5
一、納稅是基本權利之限制 5
二、課稅權之憲法界限 6
第二章 稅捐復查限制與憲法解釋 7
壹 稅捐復查限制之問題 9
貳 沿革與比較 10
一、稅捐復查限制制度之沿革 10
二、稅捐救濟限制之比較 16
叁復查限制之憲法解釋 24
一、以宣告內容作為類型基準 24
二、“尚無抵觸”之宣告——釋字第211號解釋 25
三、“違憲”之宣告 32
肆 不同意見書之演進 35
一、多數與少數之變動 35
二、釋字第211號解釋 36
三、釋字第224號解釋 42
四、釋字第321號解釋 50
現行復查限制法制之檢討 55
一、現行復查限制法制之條文規定 55
二、與憲法解釋之沖突 55
結論 56
第三章 境內稅救濟限制之憲法解釋評論 5g
壹 稅捐復查與限制 60
貳 行政法院裁定 62
一、1984年裁709 63
二、1987年裁869 63
三、比較 65
叁釋憲聲請 66
一、鄭秋金函 66
二、陳金虎函 67
三、比較 6g
肆 釋字第224號解釋 70
一、解釋之宣告方式 70
二、解釋之內容 73
伍 與釋字第211號解釋之比較 80
一、多數意見之比較 80
二、不同意見之比較 92
陸 結論 94
第四章 關稅救濟限制之憲法解釋評論 99
壹 聲請解釋之背景及目的 101
一、事實經過 101
二、聲請理由及目的 104
貳 釋字第321號解釋 105
一、不必要之限制 106
二、與“憲法”第16條之意旨有所抵觸 107
叁本案評析 108
一、就程序面而言 108
二、就實體面而言 114
肆本號解釋之價值 134
一、稅捐救濟限制解釋之體系建立 134
二、釋字第211號之再反省與釋字第439號
之變更 134
三、救濟、保全與執行制度之總檢討 135
伍結論 136
第五章 省思——稅捐正義之實踐 139
壹 稅捐復查限制違背稅捐正義 140
貳 大法官與稅捐正義之實踐 140
一、釋字第211號解釋系稅捐正義之摧殘者 140
二、大法官作為稅捐正義之維護者 142
叁憲法解釋之價值 146
附錄一 稅捐救濟限制之憲法解釋 149
壹 釋字第211號解釋 150
貳釋字第224號 154
叁釋字第288號 158
肆 釋字第321號解釋 159
伍 釋字第439號解釋 166
附錄二 財稅法學回顧 169
壹引言 170
貳 文獻介紹 170
一、書籍 170
二、期刊論文/專書論文 172
叁 財稅法學年度大事與學術研討會 187
一、《財政收支劃分法》之修正與復議 187
二、信托稅制之修法與研討 191
肆 總結與展望 193
參考文獻 195
一、中文文獻 195
二、德文文獻 198
總 序
《稅法學研究文庫》是繼《財稅法系列教材》、《財稅法論叢》和《當代中國
依法治稅叢書》之后由我主持推出的另一個大型稅法研究項目。該項目的
目的不僅在于展示當代中國稅法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更在于激勵具有創新
精神的年輕學者脫穎而出,在傳播、推廣稅法知識的同時,加快稅法研究職
業團隊的建設和形成。
稅法學是一門年輕、開放、尚處于成長期的新學科。謂其年輕,是因為
它不像民法學和刑法學一樣擁有悠久的歷史淵源;謂其開放,是因為它與經
濟學、管理學以及其他法學學科等存在多方面的交叉與融合;謂其成長。是
因為它的應用和發展空間無限廣闊。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隨著
民主憲政、稅收法治等先進理念的普及和深入,納稅人的權利意識越發強
烈,其對稅收的課征比任何時期都更為敏感和關心。稅法學的存在價值。正
在于科學地發現和把握征納雙方的利益平衡,在公平、正義理念的指導下,
實現國家稅收秩序的穩定與和諧。
長期以來,我一直致力于稅法學的教學和研究,發表和出版了一系列論
文和專著,主持了多項國家級科研課題,對中國稅法學的發展以及稅收法制
建設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然而,不容否認,中國稅法學的研究力量仍
然十分薄弱,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見,稅法和稅法學的應有地位與現實
形成強烈的反差。我深深地感到,要想改變這種狀態,絕非某個人或單位力
所能及。當務之急,必須聚集和整合全國范圍內的研究資源,挖掘和培養一
批敢創新、有積累的年輕稅法學者,在建設相對穩定的職業研究團體的同
時,形成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通過集體的力量組織專題攻關。惟其如此,
中國稅法學也才有可能展開平等的國際對話,而稅法學研究的薪火也才能
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近年來,我先后主編《財稅法系列教材》、《財稅法論叢》、《當代中國依法
治稅叢書》,這三項計劃的開展,不僅使稅法學研究的問題、方法和進程逐漸
為法學界所熟悉和認同,同時也推動了稅法學界的交流與合作。在此過程
中,我既看到了新一代稅法學者的耕耘和夢想,更感受到了他們在研究途中
跋涉的艱辛。這群年輕的學者大多已取得博士學位,或已取得副教授職稱,
且至少熟練掌握一門外語。最為重要的是,他們對專業充滿熱忱,愿意為中
國稅法學貢獻畢生精力。正是在他們的期待和鼓勵下,為了展示中國稅法
學的成長和進步,激勵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研究隊伍,我與北京大學出版社
積極接觸、多次磋商,終于在2002年達成了本文庫的出版協議。
衷心感謝北京大學出版社對中國稅法學的積極扶持。如果沒有對學術
事業的關心和遠見,他們不會愿意承擔該文庫出版的全部市場風險,更不會
按正常標準支付稿費。此舉的意義,遠遠溢出了一種商業架構,事實上為中
國年輕的稅法學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正是他們的支持,才使得主編
可以嚴格按照學術標準組織稿件,也使得作者可以心無旁騖,潛心研究和創
作。若干年之后,當人們梳理中國稅法學進步的脈絡時,除了列舉稅法學人
的成果和貢獻,也應該為所有提供過支持的出版機構寫上重重的一筆。這
里。我還要代表全體作者特別感謝北京大學出版社副總編楊立范先生,他的
智識和籌劃,是本文庫得以與讀者見面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本文庫計劃每年出版3—5本,內容涉及稅法哲學、稅法史學、稅法制度
學;稅收體制法、稅收實體法、稅收程序法;稅收收入法、稅收支出法;國內稅
法、外國稅法、國際稅法、比較稅法等多重角度和層面。只要觀點鮮明,體系
嚴密,資料翔實,論證有力,不管何種風格的稅法專著都可成為文庫的收錄
對象。我們希望,本文庫能夠成為展示稅法理論成果的窗口,成為促進稅法
學術交流的平臺。如果能夠由此發現和鍛煉更多的稅法學人,推動稅法理
論與實踐的溝通和互動,我們編輯文庫的目的就已經實現。
劉劍文
2003年元旦于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
中國財稅法網(WWW.cftl.cn)
中國稅法網(WWW.cnt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