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34107
- 書名:犯罪被害人的權利與救濟
- 作者:田思源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08年3月
- 入庫時間:2008-5-8
- 定價:22
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以刑法、刑事訴訟法、犯罪學、社會學,特別是被害人學的理論為基礎,從犯罪被害人這一社會弱勢群體的權利保護與權利救濟的角度,針對當前犯罪被害問題的現實而從基礎理論、國際動向和我國現實三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 本書是一部理論和實踐價值都很高的被害人學著作:在基礎理論的概括、闡釋以及對國外理論和制度的評價上,具有很強的學術性,特別是在資料的量度、質度和鮮度上都堪稱國內少見,不僅具有很好的學術和文獻價值,而且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
圖書目錄
序/1
緒論/1
第一部分犯罪被害人的權利與救濟概觀/9
第一章 犯罪被害人概述/11
一、犯罪被害人的含義、特征及類型/11
二、刑事法和犯罪被害人——犯罪被害人的
三個時期/16
三、被害人學的產生、發展和“被害人化”/18
四、犯罪的第一次被害、第二次被害和
第三次被害/21
五、關于犯罪被害的國際調查/22
第二章 犯罪被害人的權利/27
一、世界被害人學學會的見解/27
二、聯合國的《犯罪被害人人權宣言》/29
(一)取得公理和公平待遇的權利/29
(二)獲得賠償的權利/30
(三)取得補償的權利/31
(四)獲得援助的權利/31
三、學理上的歸納/32
(一)知情權/32
(二)刑事程序上的權利/33
(三)求得被害恢復的權利/33
(四)接受社會支援的權利/34
四、犯罪被害人的權利與加害人的權利/35
第三章 犯罪被害人權利救濟的理念及方法論/38
一、犯罪被害人權利救濟的理念/38
(一)向犯罪被害人關系的刑事司法理念的轉換/38
(二)犯罪被害人關系的刑事司法的基礎是恢復性司法思想/39
二、犯罪被害人權利救濟的方法論/43
(一)刑法中的犯罪被害人權利救濟/43
(二)刑事程序中的犯罪被害人權利救濟/45
(三)行刑與犯罪被害人權利救濟/46
(四)刑事司法中犯罪被害人的權利救濟/46
第四章犯罪被害人權利救濟的立法動態/49
一、犯罪被害人權利的憲法化傾向/50
二、防止第二次被害的法措施的強化/5t
三、加害人與被害人的和解范圍的擴大/52
四、亞洲時代的到來/53
第二部分 國外犯罪被害人的權利救濟制度/55
第五章 犯罪被害人的法的地位/57
一、歐美國家犯罪被害人的法的地位/58
(一)美國/58
(二)英國/61
(三)德國/63
(四)法國/65
二、亞洲國家(地區)犯罪被害人的法的地位/66
(一)概說/66
(二)香港地區/67
(三)臺灣地區/68
(四)韓國/69
(五)印度/70
(六)印度尼西亞/71
(七)新加坡、馬來西亞、文萊/71
(八)泰國/71
(九)菲律賓/72
三、日本犯罪被害人的法的地位/72
(一)《兒童虐待防止法》/73
(二)《性騷擾規制法》/73
(三)《少年法修正案》/74
(四)《配偶的暴力防止及被害保護法》/75
(五)《犯罪被害人等給付金支付法修正案》/75
(六)犯罪被害保護二法/75
第六章 犯罪被害人的國家補償制度/82
一、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的意義和沿革/82
二、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的理論依據/84
(一)國家責任說/84
(二)社會福利說/84
(三)社會保險說/84
(四)公共援助說/84
(五)被期待說/85
(六)平衡保護說/85
(七)預防犯罪說/85
三、歐美國家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86
(一)英國/86
(二)美國/87
(三)德國/89
(四)法國/90
四、亞洲國家(地區)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92
(一)制度的概要和特征/92
(二)支付對象——過失犯的被害人/95
(三)支付對象——殘疾·傷害的內容·程度/96
(四)不支給·減額理由——親屬間被害/96
(五)裁定機關和裁定程序/97
(六)財源/98
(七)運用狀況/98
(八)泰國和印度的立法準備狀況/10l
五、日本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102
(一)《犯給法》及其實施狀況/103
(二)《犯給法修正案》的制定/105
(三)《犯給法修正案》的改正要點/106
(四)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107
第七章 犯罪被害人的社會支援體系/110
一、犯罪被害人的社會支援體系概說/110
二、歐美國家犯罪被害人的社會支援體系/112
(一)英國/112
(二)美國/113
(三)德國/114
(四)法國/115
三、日本犯罪被害人的社會支援體系/115
四、韓國犯罪被害人的社會支援/121
第三部分 我國犯罪被害人的權利救濟制度/123
第八章 我國犯罪被害人權利救濟的必要性/125
一、我國犯罪被害的實態/125
二、近年來重大刑事案件賠償簡況/128
三、我國犯罪被害人權利救濟的必要性/129
(一)人權保護的要求/129
(二)維護社會安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130
(三)有利于全社會同犯罪作斗爭/131
(四)國家義不容辭的責任/131
(五)犯罪被害深刻化現實的對應措施/132
(六)國際刑事司法相互協作的需要/133
第九章 我國犯罪被害人權利救濟制度的理論基礎/134
一、我國犯罪被害人權利救濟的國家責任基礎/134
(一)國家責任與國家法律責任/134
(二)國家法律責任與國家道義責任、政治責任的區分/136
(三)犯罪被害人的權利保護與救濟是國家的法律責任/138
二、我國犯罪被害人權利救濟的憲法基礎/140
第十章 我國犯罪被害人權利救濟制度的產生和發展/145
一、被害人學在我國——“五階段說”/145
二、犯罪被害人訴訟地位的里程碑——刑事立法的重大突破/160
(一)犯罪被害人的訴訟當事人地位的確立/162
(二)犯罪被害人的申訴權和起訴權的確定/163
(三)犯罪被害人的抗訴請求權的規定/164
三、關于被害恢復——加害人賠償和國家補償/165
(一)關于加害人賠償/165
(二)關于國家補償/167
四、特殊防衛權——被害人與加害人的辨證/172
(一)特殊防衛權是什么?/172
(二)關于防衛的限度——從正當防衛到特殊防衛權/172
(三)特殊防衛權利益保護的兩面——被害人與加害人的辨證/173
五、實踐中的犯罪被害人救濟制度——淄博、青島、福州等地的經驗/174
(一)淄博市《關于建立刑事被害人經濟困難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174
(二)青島市《刑事案件受害人生活困難救濟金管理辦法》/175
(三)福州市《關于對刑事案件被害人實施司法救助的若干規定》/178
第十一章 我國犯罪被害人權利救濟制度的完善與展望/180
一、我國犯罪被害人權利救濟的問題點/180
(一)理論研究上的不足/181
(二)立法上的缺陷/182
二、我國犯罪被害人保護的新理念/186
(一)獨立的“弱勢群體”的被害人保護的新理念/187
(二)法體系化的被害人保護的新理念/188
(三)“實效性確!钡谋缓θ吮Wo的新理念/188
(四)注重加害人與被害人平衡保護的被害人保護的新理念/189
(五)保護措施的事后救濟功能與第二次被害防止功能兼顧的被害人
保護的新理念/189
三、建立犯罪被害的調查、統計和公告制度/190
四、完善犯罪被害人在訴訟程序上的權利和救濟/193
五、建立犯罪被害人的國家補償制度/194
(一)關于國家補償立法的名稱/195
(二)關于國家補償的性質/195
(三)關于國家補償的基本原則/196
(四)關于國家補償的對象/197
(五)關于國家補償的適用/198
(六)關于國家補償的主管和救濟/t98
(七)建立犯罪被害人國家補償制度的可行性/199
六、建立犯罪被害人的社會支援體系/200
(一)我國犯罪被害人社會支援活動的現狀及開展制約/200
(二)我國犯罪被害人社會支援活動的展開/203
結語/208
附錄一 等待修復的創傷——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播出節目/211
附錄二 關于制定《刑事被害人國家補償法》的議案——全國人大
代表、江西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孫謙/228
附錄三 關于建立刑事受害人救濟金制度保障刑事被害人合法
權益的建議——民革武漢市委員會/231
參考文獻/234
后記/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