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35411
- 書名:回應型社會中農村利益平衡法律機制的重構
- 作者:章群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08年1月
- 入庫時間:2008-8-8
- 定價:25
圖書內容簡介
我國新農村建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為了對取得的成績和有待解決的問題進行一次“盤點”,我們于2007年7-9月對四川省部分縣、市農村法制狀況做了一項實地調查,本書寫作的素材便主要源于此次調查。調查完成后,我們撰寫了一份調查報告,該報告獲得了共青團中央和共青團四川省委的重視與獎勵,并被共青團四川省委立項為重點課題。同時,本課題也獲得了國家社科基金“依法保障進城務工人員的權益問題研究”(06XFX009)的資助。我們深感此課題的重要和肩負的責任之重大,于是不想將該問題的研究僅僅停留在做一份調研報告的層次,而是以加倍的努力繼續探索,終成此書。盡管驀然回首之際,我們常有汗漫之感,也權當自己在以某種方式回應社會各界的重視與信任吧。
為了更好地實現這個愿景,我們將調查和寫作的目標主要集中在失地農民、進城務工人員及其留守子女、村民委員會治理、農村糾紛解決機制等方面,并確立了“小城鎮建設過程中村委會的運行狀況”、“農村留守人員權益保護現狀”和“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機制建設狀況”三個主要問題。參與本次調查的有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高晉康教授、黨總支書記黃殉教授、副院長楊春禧副教授以及章群、唐清利、曾憲、王倫剛、王榮華、童列春、萬江、張麗、牛忠江、沈冬軍、陶敏、武莉華、楊鈴、胡曉、趙岳宏、徐立、雷青青、沈小博、張燕青、邢馳、劉燃、胡煥等老師、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和部分本科同學。最后,在黃詢、高晉康、楊春禧、唐清利等人的組織和參與下完成了一份近8萬字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法制狀況調查報告》,王倫剛、戴治勇、張麗等老師和博士參與了部分討論和指導。
循著調查報告的路徑,章群、黃詢、楊春禧和唐清利組織課題組中的科研精干力量開始了本書的撰寫。本書也大致圍繞失地農民權益保障、留守人員權益維護、村民委員會運行以及農村糾紛解決機制等農村法制的實際運行路徑確立基本框架。撰寫本書的分工情況大致如下:全書的提綱設計、定稿工作由章群、黃詢與唐清利共同完成;全書的統稿和修改由唐清利、沈冬軍和牛忠江共同完成;前言與后記由唐清利完成;導論由黃殉、唐清利共同完成;第一章由沈冬軍、陶敏、張麗、萬江、王俊、張翠燕、李兆峰共同完成;第二章由李慧、沈小博、徐立、張燕青共同完成;第三章由章群完成;第四章由唐清利、牛忠江、萬江、胡曉、劉燃、曾冉共同完成;第五章由牛忠江、沈冬軍共同完成;第六章由唐清利、胡煥、羅廣淋共同完成。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已發生了巨變,回應社會的現實需求給我們提出了理論方向,這也成為了本書的追求。但是,智識不逮和時間有限等諸多因素的約束必然在本書中留下遺憾,我們只能帶著這些遺憾在各界及同仁的批評與幫助中繼續前進。
圖書目錄
導論/1
一、實地調研概述/1
二、問題的提出/3
三、調查方式/d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6
五、本書的結構安排/,
第一章 回應型社會中失地農民土地權益保障/11
第一節 回應型社會中農民土地權益保障的
現實需求/11
一、農地產權合理配置的現實需求/12
二、城市規劃區內集體土地流轉的現實需求/14
三、土地征收中土地補償之需求/16
四、規范政府土地征收行為之需求/26
第二節 回應型社會中農民土地權益保障的現實沖突/30
一、土地資源濫用中現實沖突/31
二、城市規劃區集體土地上利益沖突/34
三、土地補償機制和標準的現實沖突/36
四、地方政府土地征收中的現實沖突/38
第三節 回應型社會中農民土地權益的利益平衡機制/43
一、防止土地資源濫用的利益平衡機制/44
二、城市規劃區集體土地利益平衡機制/45
三、土地補償機制和標準的利益平衡機制/47
四、土地征收中的利益平衡機制/51
第四節 回應型社會中農民土地權益保障的法律對策/54
一、土地資源遭受濫用的法律對策/55
二、城市規劃區集體土地流轉的法律對策/58
三、土地補償機制和標準的法律對策/62
四、規范地方政府土地征收行為的法律對策/65
第二章 回應型社會中失地農民身份定位、就業與社會保障/71
第一節 失地農民的身份定位與城鎮化適應/71
一、回應型社會中失地農民的身份定位與城鎮化的現實需求/72
二、失地農民身份定位與城鎮化的現實沖突/73
三、失地農民身份定位與城鎮化的利益平衡機制/73
四、失地農民身份定位與城鎮化的法律對策/75
第二節 回應型社會中失地農民就業與社會保障/76
一、回應型社會中失地農民就業與社會保障的現實需求/76
二、回應型社會中失地農民就業與社會保障的現實沖突/80
三、失地農民就業與社會保障利益平衡機制/83
四、回應型社會中失地農民就業與社會保障法律機制重構/86
第三章 回應型社會中進城務工人員權益保護/102
第一節 回應型社會中工資集體談判的引出與現實需求/103
一、問題的提出/103
二、回應型社會中法治理念的規則訴求一一潛規則制度化/107
第二節 回應型社會中潛規則與制度的現實沖突/108
一、潛規則及其本質/108
二、潛規則與制度的沖突/111
三、潛規則與制度生產的聯系/113
四、工資集體談判制度蘊藏著被潛規則化的風險/113
第三節 回應型社會中工資集體談判的利益平衡:推動潛規則制度化/117
一、工資集體談判一一一個博弈的過程/117
二、工資集體談判一一如何實現潛規則的制度化/118
第四節 回應型社會中工資集體談判的法律制度選擇方向/120
第四章 回應型社會中村民委員會的運行與治理/122
第一節 回應型社會中村委會運行與治理的現實需求/124
一、村委會選舉存在的問題及其規制需求/124
二、村委會民主監督機制構建的現實需求/132
第二節 回應型社會中村委會運行與治理的現實沖突/140
一、村委會民主選舉困境的原因與現實沖突/140
二、基層干部個人勢力產生的原,因與現實沖突/146
三、村民委員會運行情況的問卷分析/140
四、村民對村干部腐敗容忍的原因及其分析/155
第三節 回應型社會中村委會運行與治理的利益平衡/159
一、村委會民主監督的利益平衡/159
二、村民對腐敗村干部的容忍是雙方博弈的結果/161
第四節 回應型社會中村委會運行與治理的法律選擇/165
一、村委會民主選舉困境的法律選擇/165
二、規制基層干部個人勢力的法律選擇/172
三、村委會民主監督機制的法律選擇/176
四、遏制腐敗村干部的法律選擇/180
第五章 回應型社會中農村留守兒童權益保護/186
第一節 回應型社會中留守兒童權益保護的現實要求/188
一、留守兒童安全保障權益的現實需求,189
二、留守兒童生活保障權益的現實需求/191
三、留守兒童受教育權益保障的現實需求/192
四、留守兒童親權保障的現實需求/194
第二節 回應型社會中留守兒童權益保護的現實沖突/196
一、現行留守兒童的法律、政策的評估及其現實沖突/197
二、現行留守兒童權益保護措施及其現實沖突/199
第三節 回應型社會中留守兒童權益保護的利益平衡機制/202
一、留守兒童權益保護外在利益結構分析/203
二、留守兒童權益保護內在利益結構分析/207
三、留守兒童權益保護的利益平衡分析/208
第四節 回應型社會中農村留守兒童權益保護的法律對策/208
一、留守兒童權益保護的立法對策/209
二、留守兒童權益保護的政策對策/210
第六章 回應型社會中農村糾紛解決機制重構/218
第一節 回應型社會中農村糾紛解決機制的現實需求/218
一、農村沖突解決途徑的現實需求/219
二、土地征收的爭議解決機制的現實需求/222
第二節 回應型社會中農村糾紛解決機制的現實沖突/226
一、農村沖突解決途徑的現實沖突/226
二、土地征收的爭議解決機制的現實沖突/228
第三節 回應型社會中農村糾紛解決機制的利益平衡機制/232
一、農村沖突解決途徑的利益平衡機制/232
二、土地征收的爭議解決的利益平衡機制/235
第四節 回應型社會中農村糾紛解決機制的法制重構/237
一、農村沖突解決途徑的法制重構/238
二、土地征收爭議解決機制的法制重構/242
主要參考文獻/248
后記/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