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彼·普列漢諾夫(1856~1918),俄國和國際工人運動著名活動家,俄國杰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早期參加民粹主義運動,19世紀80年代轉入馬克思主義陣營,寫作了大量馬克思主義的著作,依據歷史唯物主義,批判民粹派跳過資本主義發展階段,跳過民主革命,借助村社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的企圖。他的著作在俄國培養了整整一代馬克思主義者。普列漢諾夫是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創建者之一,1905年革命失敗后,他堅定地捍衛黨,反對取消主義和哲學上的修正主義,和列寧一道建立護黨聯盟。
俄國二月革命后結束了幾十年的流亡生活,回到俄國,進入了其生涯事最有爭議的的階段。根據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對俄國國情的認識,普列漢諾夫堅持自己的一貫立場,反對立即進行社會主義革命,認為應當繼續深入和完成民主革命,他認為,遠非任何時候都能由一種生產方式轉變為另一種更高的生產方式,在一國的生產方式還能促進該國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是阻礙它的發展的時候,它決不會退出該國的歷史舞臺。沒有根據斷言,俄國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俄國不僅吃存在著資本主義的苦頭,而且也吃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發達的苦頭。爭取政治自由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條件之一。布爾什維克奪取政權之后,普列漢諾 夫重申恩格斯的觀點:工人階級最大的歷史災難莫過于還沒有準備好就奪取政權。把這樣的政權強加給它,就意味著把它推上最大的歷史災難的道路,這樣的災難也會是整個俄國的最大災難。
十月革命的勝利似乎證明了普列漢夫主張的失敗,但蘇聯后來的歷史,特別是斯大林的所作所為,又確實證明了普列漢諾夫的先見之明。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