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41422
- 書名:中西法律傳統(第7卷)
- 作者:范忠信
- 出版社:北大
- 出版時間:2009年10月
- 入庫時間:2009-11-12
- 定價:39
圖書內容簡介
對于外籍學生來說,在意大利學習法律首要面臨的還是語言問題。畢竟,僅僅掌握日常的意大利語是遠遠不夠的,每位學生都必須在三年的博士課程結束后可以熟練地使用意大利語寫作。因此,在博士學習期間,語言的學習占據了相當的比重。
如果意大利語不好,上課就是一個極為痛苦的過程。記得入學后的第一節課,任課教授恰好是我的導師F.D.Busnelli教授。雖然課前已經做好了十二分的準備,但課堂上還是一句話都聽不懂,腦子仿佛陷入了停滯狀態。但這還不是最痛苦的時候,意大利的課堂上教授經常會提問并要求每個同學作答。當時我急得滿臉通紅,恨不能找個地洞鉆下去。類似的經歷在隨后的一年里時有發生。因為上課不能聽懂,則課下的學習就至關重要了。我通常會厚著臉皮向教授借筆記,然后不懂的單詞查詞典。但即便了解每個單詞的意思,文章的含義往往還是不懂。
圖書目錄
中國法律傳統
從終極的肉刑到生命刑——漢至唐死刑考
中國傳統法文化中的情理法辨析 ——以敦煌吐魯番唐代法制文獻為例
從公罪私罪區分看明代官場政治
“民從私約”與民事糾紛解決——對明代徽州38件契約文書的分析
明清地緣社會解紛機制問題研究現狀
清代巴縣的鄉保、客長與“第三領域”——基于巴縣檔案史料的考察
天道觀的興起與商周法律思想的轉變
“慎刑恤殺”傳統與古今死刑復核制度
情證折獄與古代中國的訴訟理想
中國傳統司法的公開模式及其對當代中國的借鑒意義——以宋代以來州縣司法為中心的考察
傳統中國商業法制的一段秘史——制度變遷視角下的牙人牙行制度
中國傳統人格意識與法治精神的沖突——立足于與西方法治宗教之維的比較
傳統中國公文法律制度初論
西方法律傳統
中世紀英國法院制度的演變
試論福蒂斯丘的法律思想
家庭的歷史變遷與法律變革
近代法制變革
近代中國法律的半封建性和法制改革的保守性
中華民國憲法之父與民國憲政之夢的幻滅
南京政府前期中央銀行法律制度發展論(1927-1936)——以政府主導下的制度生成過程為視角
馬錫五審判方式的再思考
史料研究
唐開元二十五年《律》為日本、《養老律》藍本之新證——以敦煌吐魯番發現的唐律、律疏殘卷為中心
元代法律碑刻要目及簡釋
讀書與評論
名從主人:幾種海外中國法學研究譯著中的人名漢譯指瑕
新視野下的傳統中華法制文明——讀范忠信、陳景良《中國法制史》
學術信息
“第一屆法律文化全國博士論壇”(武漢)綜述
“第二屆法律文化全國博士論壇”(北京)綜述
“圣安娜”留學散記
本書共68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