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43617
- 書名:國際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文庫
- 作者:何志鵬著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出版時間:2010年4月
- 入庫時間:2010-6-4
- 定價:69
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重新解釋了國際經濟法的概念和范圍,重新梳理了國際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問題。本書的立場是:國際經濟法應當剔除處理交易的私法規范,以國家主權、主權國家的合作為核心形成國際經濟的調控與規制法。這種法律體系應以各國的經濟和社會利益為導向、以全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立基于此,本書著力探討了國際經濟法的范疇體系及其主要內容,國際經濟法的淵源構成及其位階,國際經濟法的主體、國際經濟法律行為與國際經濟法律關系的內涵及表現,國際經濟法的一般價值與獨特價值,國際經濟法的發展前景。同時,本書對國際經濟法與國際經濟新秩序、國際經濟法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系統的分析。
作者簡介
何志鵬,1974年生,黑龍江省雙城市人。法學博士,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國際法學會理事、中國國際私法研究會理事、中國歐洲學會歐洲法律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法基本理論、人權理論、法學教育問題。現階段著重以人本主義為核心分析國際法治的基本問題。已出版專著4部、主持翻譯著作4部、合作著作與教材14部、主編學術文集2部。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
圖書目錄
序
導論
第一章 國際經濟法本體論
一 國際經濟法本體論的內涵
二 關于國際經濟法本體論的幾種學說
三 對上述學說的評價
四 重構國際經濟法本體論的立足點
五 重構國際經濟法本體論的必要性
六 重構后的國際經濟法學
七 新的國際經濟法概念的外延
八 國際經濟法與國際私法、國際商法的關系
九 結論
第二章 國際經濟法功能論
一 法的基礎與使命
二 全球化的國際社會
三 全球化的客觀性及人類的目標
四 促進理性的全球化:國際經濟法的使命
五 結論
第三章 國際經濟法范疇論
一 范疇的語源和語義
二 國際經濟法基本范疇研究的必要性
三 國際經濟法基本范疇的特點
四 “類別”意義上的國際經濟法基本范疇
五 “概念/觀念”意義上的國際經濟法基本范疇
六 結論
第四章 國際經濟法方法論
一 方法的困惑
二 關于國際經濟法研究方法的已有主張
三 西方國際經濟法研究的主要方法
四 需要重視的新方法
五 結論
第五章 國際經濟法淵源論
一 國際經濟法淵源的概念確立
二 對國際經濟法淵源的不同認識
三 綜合說框架內的國際經濟法淵源
四 國際經濟法新體系的基本淵源
第六章 國際經濟法原則論
一 國際經濟法基本原則的概念與條件
二 國家主權原則
三 公平互利原則
四 信守約定原則
第七章 國際經濟法律關系
一 導論
二 國際經濟法律關系的概念
三 國際經濟法律關系的要素
四 國際經濟法律關系的分類
五 國際經濟法律關系的生滅
第八章 國際經濟法主體論
一 導論
二 國家是國際經濟法的最基本主體
三 政府間國際組織作為國際經濟法主體的地位日益重要
四 私人作為國際經濟法主體的地位
第九章 國際經濟組織法
一 國際經濟組織概述
二 國際經濟組織的法律規范
三 世界性的國際經濟組織
四 區域國際經濟組織
第十章 國際經濟法律行為
一 法律行為:概念與歷史
二 國際經濟法律行為:概念的創制
三 國際經濟法律行為的分類
四 主要的國際經濟法律行為
第十一章 國際經濟法價值論
一 引論:價值論與法的價值
二 國際經濟法價值研究的意義
三 國際經濟法的一般價值
四 國際經濟法的特有價值
五 結論
第十二章 國際經濟法與國際經濟新秩序
一 導論
二 國際經濟法與國際經濟秩序
三 國際經濟法與國際經濟舊秩序
四 國際經濟新秩序本體分析
五 國際經濟新秩序的發展階段及其與國際經濟法的聯系
六 國際經濟新秩序與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七 結論
第十三章 國際經濟法與可持續發展
一 環境危機與可持續發展理念
二 可持續發展與國際經濟法的交叉結合
三 國際經濟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理論支點
四 可持續發展與國家主權
五 可持續發展與國際經濟新秩序
六 可持續發展與國際經濟自由化
七 結論
第十四章 西方國際經濟法研究:焦點與經驗
一 目的與范圍
二 西方國際經濟法研究的總體趨勢
三 近年來西方國際經濟法關注的焦點問題
四 西方國際經濟法研究的基本經驗
五 結論
第十五章 中國國際經濟法研究:回顧與展望
一 導言:國際經濟法在中國的蓬勃發展
二 中國國際經濟法研究的發展趨勢。
三 影響中國國際經濟法研究發展的重大事件
四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際經濟法研究的發展領域
五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際經濟法研究的主要觀點和標志性成果
六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際經濟法研究的基本經驗
七 中國國際經濟法現存的問題和發展方向
八 期待中的“中國學派”
附錄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