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52362
- 書名:刑事證據法學/學術教科書
- 作者:陳瑞華著
- 出版社:北大
- 出版時間:2012年6月
- 入庫時間:2012-8-7
- 定價:42元
![](http://img.alipay.com/img/apcgp/logo/92x15.png)
- 特價:35.7元,85折,省6.3元!
圖書內容簡介
本教材是國內知名法學學者陳瑞華教授的第一本教科書。本教科書的特點在于,以個人獨著的形式體現了作者多年來在刑事訴訟法領域的研究成果,使教科書具有了高端學術含量,體現了思想性、前沿性、實踐性。本教材汲取同類教材特別是國外優秀教材的經驗和精華,同時具有中國當下的問題意識,整合基礎理論與前沿問題融為一體,最大限度地反映刑事訴訟法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教材不僅適合法學本科、研究生學習,也非常適合公檢法系統和從事刑事領域工作的律師學習之用。本教材根據2012年新的《刑事訴訟法》撰寫,相信面市后會是市面上最新、最權威的刑事證據法教材。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導論
第一章 刑事證據法的體系和功能
一、 從“證據學”走向“證據法學”
二、 刑事證據法的體系
三、 刑事證據法的功能
四、 兩個理論問題
第二章 刑事證據法的淵源
一、 刑事證據法的主要法律淵源
二、 2012年《刑事訴訟法》
三、 《司法鑒定管理規定》
四、 《非法證據排除規定》
五、 《辦理死刑案件證據規定》
六、 刑事證據法的淵源與證據法理論
第三章 刑事證據法的基本原則
一、 證據裁判原則
二、 實質真實原則
三、 無罪推定原則
四、 證據合法原則
五、 直接和言詞原則
六、 禁止強迫自證其罪原則
七、 中國刑事證據法基本原則的體系
第二部分 證據 第四章 證據的概念
一、 “證據事實”與“證據載體”
二、 “事實說”的缺陷
三、 “材料說”的確立
四、 證據的定義
第五章 證明力與證據能力
一、 證據轉化為定案根據的條件
二、 英美法中的可采性與相關性
三、 大陸法中的證明力與證據能力
四、 對“可采性”與“證據能力”的比較
五、 中國法中的證明力與證據能力
六、 證明力
七、 證據能力
第六章 證據的理論分類
一、 證據理論分類概述
二、 實物證據與言詞證據
三、 原始證據與傳來證據
四、 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
五、 不利于被告人的證據與有利于被告人的證據
第七章 證據的法定形式
一、 物證與書證
二、 視聽資料與電子數據
三、 鑒定意見
四、 筆錄證據
五、 證人證言與被害人陳述
六、 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第八章 實物證據的鑒真問題
一、 鑒真問題的提出
二、 鑒真的性質
三、 鑒真方法
四、 鑒真的訴訟功能
五、 違反鑒真規則的法律后果
六、 鑒定檢材的鑒真問題
第九章 鑒定意見的審查規則
一、 多維視角下的鑒定意見
二、 鑒定意見的證據能力與排除規則
三、 鑒定人出庭作證問題
四、 專家證人出庭作證問題
五、 鑒定意見規則的制度空間
第十章 被告人口供規則
一、 被告人口供規則概述
二、 被告人供述的自愿性
三、 口供排除規則
四、 口供印證規則
五、 口供補強規則
第十一章 證人證言規則
一、 證人證言規則概述
二、 證言筆錄的證據能力
三、 非法證言排除規則
四、 證人出庭作證制度
五、 證言印證規則
第十二章 偵查人員的證人地位
一、 偵查人員作證問題概述
二、 作為“定罪事實提供者”的證人
三、 作為“量刑事實提供者”的證人
四、 作為“程序事實提供者”的證人
五、 偵查人員提交的說明材料
六、 偵查人員出庭作證問題
第三部分 司法證明
第十三章 司法證明的概念與要素
一、 證明與查明
二、 司法證明的定義
三、 審判構造與司法證明
四、 司法證明的基本要素
五、 審判前程序中的事實認定
第十四章 證明對象
一、 證明對象的概念
二、 證明對象的分類
三、 嚴格證明與自由證明
四、 免證事實
第十五章 證明責任
一、 證明責任的概念
二、 英美法中的舉證負擔與說服負擔
三、 大陸法中的結果責任與行為責任
四、 中國刑事證據法中的證明責任
五、 證明責任的轉移與倒置
六、 被告人的證明責任
七、 證明責任與法官的真相探知活動
第十六章 證明標準
一、 證明標準的概念
二、 英美法中的證明標準
三、 大陸法中的證明標準
四、 中國法中的證明標準
五、 “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標準
六、 死刑案件的證明標準
第十七章 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