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63778
- 書名:違約責任制度研究:法經濟學視角
- 作者:劉廷華著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15年4月
- 入庫時間:2015-5-25
- 定價:38
圖書內容簡介
★運用法經濟學方法對違約責任制度進行研究,重點分析強制履行、期望利益賠償、信賴利益賠償和違約金等幾種責任形式對履行激勵、信賴投資、預防激勵和風險分配的影響,對不同形式的違約責任的效率表現進行評述。
★揭示了適用強制履行規則的經濟學邏輯并引入效率違約理念對其進行重構,避免了它和減損規則之間的沖突以及該規則可能引起的無效率履行威脅問題。
★明確了違約損害賠償的計算規則,從經濟效率出發對可預見性規則、減損規則、因果關系判斷規則以及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進行重構。
★闡明了違約金數量和實際損失不一致的原因,論證了懲罰性違約金的正當性,提出了全新的違約金數量調整規則。
★鑒于過失責任容易引起違約過多而嚴格責任會導致預防不足的補償悖論,建議采用具有共同過失抗辯的嚴格責任歸責原則。
★將不可抗力納入情勢變更范疇,構建起統一的風險分配制度。以效率為中心,提出完善我國違約責任制度的立法建議。
圖書目錄
緒論 / 00
第一章違約責任制度的經濟價值 / 00
第一節提供履行激勵 / 00
第二節保護合理信賴 / 0
第三節預防自利違約 / 0
第四節有效分配風險 / 0
第二章強制實際履行與解除合同 / 0
第一節強制實際履行的適用 / 0
一、損害賠償的不足 / 0
二、效率違約理論證偽 / 0
第二節強制實際履行的限制 / 0
一、對實際履行的傳統抗辯 / 0
二、減損規則引起的限制 / 0
三、無效率合同引起的限制 / 0
第三節合同解除 / 0
一、合同解除的類型 / 0
二、根本違約的判斷 / 0
三、解除權的行使方式 / 0
四、解除權的消滅 / 0
五、合同解除的效力 / 0
第三章違約損害賠償 / 0
第一節違約損害賠償計算規則 / 0
一、期望利益與市場損失 / 0
二、賠償方法的具體應用 / 0
三、虧損合同的處理 / 0
四、其他計算方法 / 0
第二節違約損害賠償范圍上的因果關系 / 0
一、法經濟學視野下的因果關系 / 0
二、必要條件理論與過于寬泛的事實因果關系 / 0
三、與政策糾纏不清的法律因果關系 / 0
四、違約損害賠償范圍上的因果關系認定 / 0
第三節違約損害賠償范圍上的可預見性
規則 / 0
一、可預見性規則概述 / 0
二、可預見性規則的效率分析 / 0
三、可預見性規則的適用 / 0
第四節守約方減損規則 / 0
一、減損規則概述 / 0
二、減損規則的基礎 / 0
三、減損義務產生的時間 /
四、減損行為的認定 /
五、減損成果的衡量 /
第五節違約精神損害賠償 /
一、違約精神損害賠償的國內現狀 /
二、拒絕違約精神損害賠償的正當化理由
之批判 /
三、違約精神損害賠償的正當性證成 /
四、國外立法例及其借鑒意義 /
五、我國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構建 /
第六節第三人干涉合同情況下的損害賠償 /
一、第三人干涉合同制度的重要價值 /
二、干涉合同不因效率違約而正當化 /
三、第三人干涉合同制度的初步構想 /
第四章違約金責任 /
第一節懲罰性違約金的正當性 /
一、對懲罰性違約金的異議及其反駁 /
二、懲罰性違約金的功能 /
三、信息不對稱情況違約金的效率 /
第二節違約金的數量調整 /
一、合同自由及其限制 /
二、違約金與實際損失不符 /
三、違約金數量調整規則 /
第五章違約歸責和風險負擔 /
第一節違約歸責原則 /
一、嚴格責任與過錯責任的比較 /
二、過失責任歸責存在的問題 /
三、嚴格責任規則的適用 /
第二節風險負擔規則 /
一、風險負擔的經濟學原則 /
二、情勢變更的理論基礎 /
三、情勢變更的適用要件 /
四、情勢變更的效果 /
第三節買賣合同風險負擔規則 /
一、風險負擔規則的比較法考察 /
二、所有權主義盛行的原因 /
三、《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釋》第11條評析 /
第六章違反預約的違約責任 /
一、預約的認定 /
二、預約的效力 /
三、違反預約的責任 /
第七章完善違約責任制度的立法建議 /
一、關于嚴格責任 /
二、關于情勢變更 /
三、關于預期違約 /
四、關于強制實際履行 /
五、關于損害賠償 /
六、關于減損義務 /
七、關于違約金 /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