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66065
- 書名:實現程序正義的不懈探索:譚兵教授學生學術文集
- 作者:本書編委會編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15年10月
- 入庫時間:2015-11-22
- 定價:39
圖書內容簡介
譚兵(1942年8月~2012年6月10日),著名訴訟法學家、杰出法學教育家,海南大學法學院前院長、名譽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訴訟法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原為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系教授、訴訟法教研室主任、訴訟法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海南省法學會副會長、海南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本書是譚兵教授歷年教授的學生的文章合集,以文寄情,通過合集表達對譚兵教授的思念之情。
圖書目錄
新中國民事訴訟法學六十年的回顧、反思與展望(譚兵)
訴訟理論篇
訴訟標的體系構建及其意義(崔偉)
審判權缺位和失范之檢討
——中國民事訴訟發展路向的思考(肖建華)
程序利益保障論(翁曉斌)
執行權力強化的新思路(胡亞球)
訴權論綱(李龍)
論中國民事訴訟法學的生長
——以知識社會學為視角的分析(熊云輝)
試論神判的價值(韋書覺)
論司法文化的生成因素(李建波)
訴訟制度篇
修改與設計:舉證時限制度的新發展
——兼評《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第六十五條
(李祖軍)
舉證責任的確定性(葉自強)
思想的解放與司法的開放
——兼議陪審制的價值(吳軍輝)
民事執行檢察監督簡論(張慶中周勇)
完善我國檢察監督立法的必要性問題研討(王志勝)
我國證券欺詐集團訴訟之可行性分析(李靜)
西方國家人事訴訟程序比較研究(邵毅超)
淺論我國民事訴訟中的自由心證制度(李春光)
訴訟實踐篇
組建和管理律師團隊的構想與實踐(邱代倫)
民事與行政爭議交叉案件的審理模式研究(張家慧麻紅麗)
論銀行卡冒用糾紛案件中的舉證責任分配(秦拓)
理想價值目標下的現實窘境
——對新時期人民陪審員制度現狀的冷觀察(蔡國芹)
論訴訟中的對抗與合作(王琦)
論中國農民工醫療保障制度的完善(王琳)
試論我國醫療糾紛處理機制的完善
——以域外醫療糾紛處理機制為鑒(馬維秋丁影)
訴訟拓展篇
觀念與路徑:高等法學教育探微(陳彬)
中國不同領域的ADR實踐
——ADR在消費者權益保護、勞動爭議、環境污染糾紛和家庭糾紛等中的運用(楊春平)
侵權救濟、救濟成本與法律制度的性質
——兼論民法與經濟法在控制侵權現象方面的功能分工(許明月)
仲裁機構民間化的處境、遭遇與變通(汪祖興鄭夏)
論仲裁協議效力的擴張與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完善(黃勝春)
美國拜杜法案頒布前相關政策的演變及啟發(唐素琴)
糾紛的解決與程序公正
——兼論程序法治視野中的實體公正(鄧和軍)
試論仲裁請求權(鐘垂林)
特稿:難以忘卻的紀念
特稿一:良知、責任與愛心
——記第三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海南大學教授譚兵(執筆人:李建波)
特稿二:天堂里多了一位法學家
——紀念恩師譚兵教授(黃家奇)
特稿三:一個法學家的無悔人生
——紀念我的恩師譚兵教授(吳永林)
特稿四:紀念我的老師譚兵先生(范慧芳)
附錄
附錄一:譚兵教授簡介
附錄二:譚兵教授教學科研主要業績
附錄三:譚兵教授人生軌跡
附錄四:譚兵教授一生治學育人感悟拾零
附錄五:譚兵教授培養指導的碩士研究生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