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75643
- 書名:刑法學中的“正當”與違法性理論
- 作者:馬樂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
- 入庫時間:2018-1-10
- 定價:30
圖書內容簡介
傳統的命令控制型環境治理模式存在治理主體分散、職能沖突、目標偏移、手段不足等突出問題,而公私合作奉行開放、參與、合作、共贏的法治理念,能夠調動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的積極性,激發政府、市場、社會的活力,是順應我國現實需要的新型治理模式,探尋公私合作的運行機制和配套機制是環境治理模式創新的關鍵。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研究緣起與意義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二、國內研究現狀
第三節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節創新點
第二章作為國家義務的環境治理
第一節中國現實的環境問題
一、我國環境問題之所在
二、環境問題之特點
第二節國家環境義務的理論證成
一、國家環境義務的國際法規范
二、國家環境義務的憲法規范
第三節國家環境治理任務的現實需要
一、國家環境治理任務
二、國家環境治理任務的擴張
第四節國家環境治理任務與治理模式選擇
第三章命令控制型環境治理模式的失衡
第一節命令控制型環境治理模式及表現
一、命令控制型環境治理政策
二、命令控制型環境治理體制
三、命令控制型環境治理手段
第二節命令控制型環境治理模式的困境
一、主體結構的失衡:官僚制組織結構局限
二、目標結構的失衡:環境治理目標單一化
三、工具結構的失衡:環境治理手段匱乏
四、決策結構的失衡:環境治理決策與執行認同危機
第三節時代呼喚環境治理模式的創新
第四章公私合作環境治理模式的興起與探尋
第一節公私合作的內涵界定
一、公私合作概念的緣起
二、公私合作概念的界定
三、公私合作的要件
四、公私合作的發展趨勢
第二節公私合作的范疇及類型
一、公私合作的“游離”區域
二、公私合作的“禁區”
三、公私合作的類型及發展趨勢
第三節公私合作的法理基礎
一、既有理論回顧
二、公私合作治理理論再探
第四節公私合作治理的動因與走向
第五章公私合作環境治理模式的應然分析
第一節公私合作治理模式的倫理基礎
一、環境倫理的個體認同與集體認同
二、環境倫理認同的發展與演變
三、“可持續發展”作為環境倫理集體認同的適當性與可行性
四、可持續發展環境倫理集體認同的建構
第二節公私合作開展環境治理模式的參與主體
一、多元的主體伙伴關系網絡
二、參與主體的法律地位
三、參與主體的權利義務
第三節公私合作開展環境治理模式的運作機制
一、政府環境權力下放轉移機制
二、公民社會的自治機制
三、治理主體的溝通商談機制
四、治理中的責任分配機制
五、利益沖突的法律救濟機制
第四節公私合作治理模式的工具選擇與運用
第六章公私合作環境治理模式的實然分析
第一節成功的喜悅:合肥市王小郢污水處理廠資產權益轉讓項目
一、案情回顧
二、經驗借鑒
第二節走過的彎路:大連城市中心區生活垃圾焚燒項目
一、案情回顧
二、經驗借鑒
第三節失敗的痛楚:長春匯津污水處理項目及武漢湯遜湖污水處理項目
一、長春匯津污水處理項目
二、武漢湯遜湖污水處理項目
第四節環境合作治理項目成敗的因素分析及法律應對
一、公私合作環境治理成敗的因素分析
二、公私合作環境治理成敗的法律應對
第七章結語:法律約束下公私合作開展環境治理的綠色創新
附件公私合作環境治理模式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及文件匯總
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