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96381
- 書名:國際商業活動中的企業合規
- 作者:尼古拉斯·洛德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24年4月
- 入庫時間:2024-5-23
- 定價:48
圖書內容簡介
無論是在國際組織及其公約的官方表述中,還是在犯罪學研究中,如何控制企業跨國賄賂的議題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及理論化,本書引入了規制理論的概念,以理解和構建在廣泛監管格局中正在出現的控制舉措。此外,這項研究為相對抽象的犯罪學領域提供了一種比較性、實證化的見解,以幫助我們了解針對企業跨國賄賂的執法對策(如刑事起訴和民事制裁)、自我規制(例如,業務規劃,以及私人部門對私人部門的監管)以及兩者兼顧的混合模式(如自我報告和自我審查)。除了對更廣泛的概念性、實質性問題作出重大貢獻外,本書還涉及跨國監管和規制。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章概述
一、研究框架
二、主要論點
三、全書結構
第二章什么是傳統的企業跨國賄賂以及為什么要對其進行規制
一、概述
二、腐敗與賄賂的定義
三、企業跨國賄賂的界定
四、我們為什么需要規制企業跨國賄賂
五、腐敗成本的量化
六、基本問題研究
(一)英諾斯派案
(二)西門子案
七、案例比較
八、結論
第三章規制框架的形成和“警務—規制”政策
一、概述
二、在國際商業交易中控制企業賄賂:警務面臨的挑戰
三、國家的限制——權力、理解與合法性
四、問題的構思:警務與規制
五、什么是“規制”
六、新規制模式的轉變與特點
七、當代規制理論與企業跨國賄賂
八、制定分析框架
九、結論
第四章法律的執行:從國際到國內
一、概述
二、國際與區域層面
三、《經合組織反賄賂公約》(OECD Anti-bribery Convention)
四、《聯合國反腐敗公約》(the UN Convention against Corruption,UNCAC)
五、區域層面:歐洲理事會與歐盟
(一)歐洲理事會(Council of Europe, CoE)
(二)反腐敗國家集團(Group of States against Corruption,GRECO)
(三)歐盟(European Union,EU)
六、國際法對國家立法的影響
七、國家層面:國際公約的法律框架與實施
(一)英國
(二)德國
(三)1977年美國《反海外腐敗法》(the US 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 1977,FCPA)
八、結論:法律融合
第五章執法與實踐中的自由裁量權
一、概述
二、英國和德國的執法結構:集中式和分散式執法系統
三、執法結構的比較
四、企業跨國賄賂的偵查
五、企業跨國賄賂的調查
六、司法協助
七、在偵查和調查過程中的自由裁量權
八、自由裁量的實踐對比
九、結論
第六章執法理論:檢控政策
一、概述
二、刑事起訴與制裁
(一)英國的刑事起訴與制裁
(二)德國的刑事起訴與制裁
三、英國和德國的暫緩與不起訴協議
四、禁令:“企業死刑”(the Corporate Death Penalty)
五、非刑事替代措施:從刑事起訴到民事解決辦法的轉變
(一)民事解決方法
(二)民事賠償令
六、混合機制:向自我規制的轉變
(一)自我報告
(二)自我清理
(三)監管
(四)第三方影響和協調行動
(五)聯合調查
七、國家在預防賄賂與降低賄賂率方面的應對
八、結論
第七章自我規制理論:他制與自制的自我規制實踐
一、概述
二、自我規制領域的界定
(一)自我規制機制的定義
(二)微觀層面的自我規制機制
(三)中觀層面的自我規制機制
(四)宏觀層面的自我規制機制
三、關鍵參照組
四、結論
第八章理解規制績效并確定適當的執行
一、概述
二、理解規制績效
三、認識企業跨國賄賂的程度和范圍
四、確定充分性的方法
五、對“組織”范圍的理解與擴張
六、結論
第九章“默認立場”:對企業跨國賄賂的妥協
一、概述
二、“默認立場”的誘因
三、結論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