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98169
- 書名:內部行政行為外部化理論研究
- 作者:李永超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24年11月
- 入庫時間:2024-12-6
- 定價:58
圖書內容簡介
本研究將“內部行政行為外部化”置于與一般制度既存在差別又有連續的背景中來理解,通過對相關理論與實踐經驗的梳理,對司法運作過程中的問題予以思考、詮釋和展望。主要以規范域的立法意旨為依據,以類型化司法實踐中的判決文本為基礎,循跡法院的審理思路和理由闡釋,結合理論學說的觀點與立場,分析提煉“外(部)化”的構成要素,建構“外(部)化”在具體運用中的判斷脈絡,完整勾勒出一項嘗試走出迷思的實踐譜系,使“外(部)化”政策的功能性獲得理論支撐和視域拓展。
圖書目錄
"目 次
1 緒論
1.1 基于司法實踐的“外部化”發現
1.2 問題意識及研究方法與進路
1.2.1 接續“外部化”意識的深入思考
1.2.2 研究方法與進路展開
1.3 課題所涉問題的研究價值
1.3.1 體系化內部行政行為得以司法審查的形式與判準
1.3.2 從理念與技術層面提供適切的立法建議
1.3.3 拓寬行政法的規制范圍
2 思維起點與概念辨析
2.1 論題的引出與思維的展開
2.1.1 一種認識導向:訴諸案例實踐
2.1.2 可訴性之謎:“外(部)化”依據的引入
2.2 內部行政行為的關聯
2.2.1 內部行政行為的虛擬與實際
2.2.2 規范的認識歧義與實踐不一
2.2.3 本研究中內部行政行為概念的限定與闡釋
2.3 “外部化”之法理依據探討
2.3.1 美國主要相關理論簡析
2.3.2 對內部行政法的影響
2.4 背反與斷裂:理論與實踐的比較觀察
2.4.1 理論不足難以回應客觀訴求
2.4.2 工具主義的非制度化及危害
3 “外部化”的平衡空間:一種作為擴張受理依據的存在觀察
3.1 “外部化”的功能:司法審查語境中的挖掘與梳理
3.1.1 利害關系建立的方式
3.1.2 司法監督行政的鏈接
3.1.3 保障訴權行使
3.2 “外部化”的疑慮:實踐超越表達的司法形成
3.2.1 法律理解的落差
3.2.2 片面性滿足要求
3.2.3 判斷方式不明確
3.3 “外部化”初思辨:多元理論框架下的交錯考量
3.3.1 行政過程的程序性與組織性
3.3.2 執行名義本身與執行名義執行
3.3.3 救濟時點與成熟原則
3.3.4 反射利益與保護規范理論
4 “外部化”的框架性解釋:一個亟待沉淀的理論真義
4.1 “外部化”的理論基礎
4.1.1 權利救濟理論
4.1.2 行政權與司法權關系論
4.2 “外部化”的要素構成
4.2.1 規范演變及立法思維
4.2.2 實務見解與學說討論
4.2.3 構成要素的初步說明
4.3 構成要素的進階分析
4.3.1 基本思考:“外(部)化”的雙重性格
4.3.2 移轉動力:行政職權的互動
4.3.3 解釋模式:法律效果的回歸
5 “外部化”的判斷脈絡:一項嘗試走出迷思的實踐譜系
5.1 判斷進路的思考模式
5.1.1 行政過程論的方法指引
5.1.2 管轄權變更的效力分辨
5.2 判斷進路的思考層次
5.2.1 “外部化”之對象存在與否
5.2.2 “外部化”之適用意義為何
5.2.3 “外部化”之職權主體是誰
5.2.4 “外部化”之法律效果有無
5.3 判斷進路的例外排除模式
5.3.1 多階段行政行為的解釋策略
5.3.2 法律特別規定下的保留適用
6 結論:綜合論述與延伸思考
6.1 綜合論述
6.2 延伸思考
相關案例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