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大本,全稱《司法考試輔導用書》,是司法部出的最權威,最全面的教材,為什么說他權威呢?因為出書的人包括馬懷德、王利明、張明楷等等國內一線的法學家,在我們國家敢稱“法學家”的人確實不多,更重要的是這些人寫的書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司法部的觀點,司法部的觀點就是司法考試的觀點,他們之間到底是個什么關系呢?大家知道張明楷一直都是堅持三階層構成要件學說的,所以在09年他創新地在三大本里修改了幾十年來的刑法通說,從四要件到三階層,其實寶貝本身沒變,只是從四個盒子裝到三個袋子里,結果引起了很大爭議,主要是我國老一輩刑法學者高銘暄馬克昌對此反對,于是當年司法考試沒有考察三階層,甚至連與之相關的因果關系,期待可能性統統不考,為什么?避免爭議,也迫于刑法保守派的壓力,2010年出三大本的時候,張明楷迫于壓力不再編寫刑法總論,改由周光權編寫,于是三階層曇花一現,又還原到四要件了,起先我也以為周光權是堅持四要件的,但是后來通過研究周光權老師的專著,發現真是悲劇,原來他一直都是以三階層來闡述刑法犯罪構成要件的,迫于司法部的壓力在編書的時候采用了四要件,也就是背離了自己的學術觀點,由此可見學者、司法部和司法考試三者之間是什么關系,司法部在背后控制學者編書,之后司法考試試題體現這套書的內容,簡單的說,如果2011年有一道真題在2011年三大本上找不到答案,這道題就是錯題,全體加分,這就是三大本為什么權威,有一些考生說,我去買編書人的專著來看,是不是就能夠猜到司法考試真題了,錯了,從周光權的境遇來看,學者的觀點未必就能夠出現在司法考試中,司法考試還是以三大本為最終依據。有個考生考完司法考試后說“我看的統統沒考,考的書上都沒有”,相信很多考生在沒有閱讀三大本之前都會有這個想法,考了很多東西見都沒見過,我帶的一個學員是跟著我仔細研究過三大本的,他考完之后給我打了個電話說:“凡是我覺得有爭議的題目,在三大本上都能找到原話”,這就是三大本的威力。再說全面,相信司法考試在沒有哪本書比三大本還全面了,有的考生買了一套專題講座,說:“哎呀,這套書這么厚,我都看不完,有沒有更簡略的教材”,沒有,因為專題講座就是縮略版的三大本,你要過司法考試哪能不吃苦呢,想看個兩頁書就過了,那司考也太不值錢了。三大本全面到什么程度呢?只要是這個學科的知識,無論會不會考,學者都要寫進去,這是學者的態度,即使有些是有爭議的,不可能考,但是只要進了教材,就有些糊涂的學生會接受我的觀點,間接成為我的學生,這也是反映了學者“人”的一面,他們也有貪婪和自私的一刻。所以我們學習三大本的時候要講方法,找重點,否則很難堅持下去。
二、眾合專題講座
這套書的前身是《萬國專題講座》,作者是一脈相承的,就仿佛大陸有個清華大學,臺灣也有個清華大學一樣,名字差不多,作者就是原來萬國的老班底,這套書的作者都在某一個機構里面上課,所以他們對這套書是推崇倍至,同時把三大本貶的一無是處,這是有商業目的的,其實這套書只有一本寫的好就是李建偉老師的民法卷,基本上可以覆蓋司法考試80%以上的考點,至于其他的幾本,相對于三大本來說,都是通俗易懂,如同《辟邪劍譜》之于《**寶典》,最大的缺點就是不全面,所以其他幾本只能配合三大本的學習,除非你基礎非常好,否則不要單純以這套書為教材。
這套書有個地方做的很好,每個考點之后附加一道真題作為例題,這個考生可以邊看書邊做題,掌握地更加扎實,同時歸納了一些非常抽象的考點,算是彌補了三大本基本無歸納的缺點。
三、萬國專題講座
這套書是眾合獨立出來之后,萬國基于商業目的,加班加點編寫的教材,為的是搶占《專題講座》這個名字,因為這么多年以來,很多人只聽說過《專題講座》這四個字,至于前面是“萬國”還是“眾合”,他們鬧不清楚,反正是專題講座就買唄,其實從內容上講,萬國這套書商業性質太重,作者雖然是后起之秀,但是教材幾乎不怎么舉例,內容相對于眾合專題講座,更加不全面,眾合好歹還有一本《民法專題講座》當臺柱子,萬國這套書確實是乏善可陳,看不出哪本書特別優秀。
四、萬國授課精華
這套書是司法考試教材的一個創新,就是把老師的講義稍作編輯整理成冊,這樣倒也節省了編書的成本,萬國從事培訓多年,老師的講義無論格式還是內容都比較規范,所以這套書最大的優點是規范,基本上萬國的學員只要有這套書,就不用老師另外再發講義了,講義都有一個優點,就是方便記憶,比較精辟,都有一個缺點,就是缺胳膊少腿,所以你在看這套書的時候一定要下載萬國系統強化班的錄音,兩者培訓學習才是最佳效果。
五、司法考試一本通——劉東根版
這一版秉承了法律出版社的優良傳統,對司法考試真題的統計非常到位,每年考過多少分,統計的非常詳細,主要線索不是法學學科考點,而是法條,可見作者法學功底不深,幾乎完全不涉及學術理論,每個考點都是羅列相關的法條,所以遇到沒有法條的部門法,比如法制史、法理學,或者部門法里面沒有法條的考點,比如期待可能性,間接共犯,這些問題就很難全面的闡述,因此這套書實際上是法條書,不能當做教材,不適合前期打基礎的階段,到后期還可以,因為教材在每個考點后都羅列了真題模擬題一大堆,估計作者做過出版社編輯工作,打基礎需要對知識點有深入的理解,這個非詳細講解不可,不是法條就能夠代替,而且現在司法考試有一個趨勢,越來越側重于對理論的考察,比如有一年司法考試真題考過刑事訴訟法之“罪行相適應原則”,這個原則是沒有法條的,所以不系統地學習學科本身,是無法掌握的。
六、張能寶真題
目前市場上有很多真題解析,司法部自己也有,培訓機構也有,但是這套張能寶的書名氣較大,為什么名氣大呢,因為做的久,其實這套書不是張能寶一個人寫的,沒有人能夠精通十四個部門法,精通2-3個就不錯了,張能寶團隊編寫的,這套書是以學科內容為順序編寫真題,把歷年真題拆散,分布在每章每節中,基本上和司法考試大綱的順序相似,優點是每道題講解的非常深入,遠遠超出了司法考試的考點,講了很多自己的觀點,缺點也在于此,由于融入了編書人自己的觀點,所以容易誤導學生,我翻閱了張能寶早些年編寫的真題解析,當年內容反而比較平實,精辟,司法考試的觀點詳細闡述,其他觀點就一筆帶過,而后來張能寶出名了,人怕出名豬怕壯,他也怕別人說他沒有理論功底,于是越來越多在真題中加入學說講解,超出了真題本身的范圍,向教材方向發展,于是一道題的解析可以長達一頁紙幾千字,在后期學習的時候,切不可逐行學習,否則時間不夠了。
另外一點,這套書不全面,沒有涵蓋所有的真題,只有06年以后的部分真題,雖然講解詳實,但是僅僅做這些真題是不夠的,你看刑法那本真題才薄薄的一冊,怎么可能這么少,而且還有那么多解析,所以不能僅僅以這套書做真題,如何結合真題進行學習,我在另一篇帖子《司法考試如何避免大意失荊州》里面詳細的闡釋了。
七、法律出版社模擬題(白皮書)
其實這個領域就沒有人愿意出題,因為出題的難度比出書還大,短短50個字,要扣到考點,同時要嚴密,不能有爭議,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少之又少,連每年的真題都有那些錯題,更何況模擬題了,出模擬題的人能夠比出真題的人更大牌?法律出版社出30塊錢一道題征集模擬題,結果都沒人去出,因為那些司考的老師講一天課可以拿1W多(暴利~),出幾道題花的時間又多,錢又少,一天挺多能出10道題,拿300塊錢,這個性價比對他們來說太低了,于是法律出版社不知道從哪里找了幾個人,編寫了這套書算是完成任務了。所以這套書的質量也就一目了然了,不做還好,一做發現自己肯定過不了了,做什么錯什么,答案還寫得不清不楚的,越做越糊涂,大家只需要記住一點:“最好的模擬題就是真題”。
八、指南針法條
不管封面換成什么樣子,只要是指南針出的法條,內容都是大同小異的,同學們不要被商業手段迷惑了,我覺得司法考試這個領域不管是出書人還是機構都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把考生當成傻瓜來忽悠,出教材也是這樣,換個封皮就說是新版的,當然我這里要列舉指南針法條,其實不是因為法條只有他一家編寫,上至司法部,下至培訓機構都有編寫法條,指南針這套書的編排順序稍微好一點,在目錄前面有個知識點的概括歸納,雖然不全面,但是凡是概括了的內容都是比較精辟,這也算是前人的心血了,所以看這本書不可不看這一部分,另外,這套書有個問題重點法條后面有個“牛刀小試”,有些題出的可以,有些題就明顯在鉆牛角尖了,所以不會做就果斷放棄。其實指南針這套書出的全面,司法考試并不考察這么多法條,只有訴訟法會重點考察法條,其他部門法要么是沒有法條,比如法理學,法制史,要么是法條沒有太大價值,比如三國法都是一些國際條約,要么法條不能代替教材,比如民刑行政法,所以指南針法條不可以作為復習的主要資料。
有人就說了:“你劉云飛說了這么多,好像每本都不是主要的資料,那什么才是主要的資料呀?”,所以這里就需要結合起來了,每套書有每套書的缺點,也有他的優點,揚長避短才能發揮最佳效果,總的來說,你既然要準備司法考試,有三類書是缺一不可的,教材+法條+真題。要不要模擬題呢?可以不要,因為從2002年到現在的真題已經有幾千道了,足夠了,教材只看三大本不行,要配合專題講座,不管是萬國的還是眾合,法條只用看重點法條,司法部的那一厚本法條匯編實在太多了,看指南針的也可以,真題張能寶的既然寫的不全,你就上網去下載歷年真題打印出來,厚厚一本,肯定有用。我常常在網上看到這樣的帖子:“我那個某某同學只看某某書就過了”,這種觀點很容易誤導其他人也“只看”某某書,很多備考的考生就是被錯誤的過關經驗誤導,結果南轅北轍,痛失一年時光,我曾經寫過一篇帖子“火眼金睛,甄別最合適自己的過關經驗”,專門講到怎么謹慎地對待別人的過關經驗,不被錯誤的觀點誤導,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要根據自己的個人情況選擇教材,不能趨之若鶩。
限于個人能力有限,沒有拜讀所有司法考試的教材和資料,所以就不能一一列舉了,如果有對各位“大腕”冒犯之處,還請海涵。因為我始終相信,考生是最富有智慧的,他們有獨立判斷的能力。
Copyright ? 1999-2017 杭州法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備10202533號-1 浙公網安備 330
浙ICP備10202533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5020008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