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積累錯題集的習慣。司考很多題目的設置都是十分有技巧的,命題人往往利用考生的定勢思維等一般思維誤區設置陷阱,使考生防不勝防,因此在解題訓練中建立錯題集將自己做錯的題目和涉及法條及出錯的原因記錄下來,不定時翻查,時常思考命題人的命題思路和題目設置角度,做到舉一反三,最終做到不重復犯類似錯誤的目標。
勤動筆,不模糊。不只是看看題目想想答案翻翻書而不動筆(尤其是進行主觀題解題訓練時),不對著答案做題目,否則達不到檢驗知識掌握程度的目的也不利于解題能力的根本提升。
配合學習進度,通過解題拓展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不要貪圖過快也不能跟不上學習進度,必須做到每學完一個章節就做一個章節的相關真題。現在市場上出版的真題解析類書籍大都對真題的參考答案有個詳細的解釋說明,有一個充分的說理過程。考生在做完真題之后,無論做得對還是錯,都要認真看一遍這些解析并最好思考一下為什么這樣解析,這些解析的援引的法理法條和角度和你自己在解題時援引的有什么不同等等,只有在解題之后對題目涉及知識點及時進行總結,才能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解題思維模式。做完題目之后,尤其是對待錯題,一定要剖析題目的命題結構,揣摩命題人的命題意圖和命題思路、技術,對題型進行歸類。也要反思自己的答題思路,知道自己為什么作對為什么做錯,在自我反思中認識自己的思維優勢和思維弱點,在日后的訓練和考試中就要注意揚長避短。題目做錯的,在分析之后一定要再找相關的題目再次進行訓練。只要這樣做到“練中得法,以法導練”,才能提高考生的核心考試技能。
不同的備考階段采用不同的訓練方式。在學習每個新的部門法或新的章節前宜通過摸底式訓練使自己初步熟悉即將要學的內容并鎖定學習重點。摸底性訓練是指在沒有正式對某個科目或者該科目的章節進行復習之前,憑借自己對知識記憶和理解而進行的解題訓練。通常情況下這種解題訓練的準確率一般不高,但可以一方面使考生確切的知道自己的“底子”,知道自己哪些不懂哪些地方懂,做到心中有底,這樣復習時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成竹在胸,既節省時間也提高學習效率。另一方面會勾起考生強烈的好奇心,使考生對做錯的或者不會做的題目涉及的知識點有強烈的學習欲望,有利于加快記憶。進行這個階段的解題訓練時,最好按一章一練或一法一練的周期進行,每做完一章或一部法律的題目就馬上對答案,然后對做對和做錯的題目分別標記,再針對之到教材或法條中尋找對應的知識點,找到自己答錯和答對的原因,對的,如果不是蒙的(本文作者:80后律師,QQ:1192658784),證明自己已經了解和掌握了這部分的知識,教材或法條就可以不看,答錯的,分析答錯的原因是什么,是知識性錯誤還是程序性錯誤。程序性的錯誤,一定要重現當時的解題思路,想想自己為何會這樣想,為什么沒有看到題目里面的該看的字眼,遺漏了應該捕捉的信息等。知識性的錯誤就必須馬上看書,馬上補正這個知識點,徹底地掌握這個知識點。(注:知識性錯誤是指答題者因為對題目中所涉及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間的關系的無知或錯誤理解而導致的錯答,例如,因為不明白訴訟時效的中斷和訴訟時效的中止之間的區別而導致的錯誤,這類錯誤是司考考生所犯錯誤的主要類型,大概占全部錯誤的90%-97%。程序性錯誤是指答題者因為沒有看清楚題目中的部分或者限定詞而導致的錯誤,它的發生與答題者掌握的知識無關而與答題者審題是否仔細謹慎即與其思維的慎密性密切相關,例如,將題目要求的“不正確”選項看成是“正確的”選項,將“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看成是“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等等,這類錯誤是司考考生所犯錯誤的次要類型,約占全部錯誤的3%-10%,隨著考試題目設計的日益“人性化”現在大部分這類題目一般都會設置“提醒”,例如將“不”字加上著重符號或者加劃下劃線等,只要答題者不要太過粗心,一般都可以避免這種錯誤。
在學習和掌握了相應的知識后,為了檢驗學習成果并進行及時的學習反饋,考生應進行適量的分析性訓練。此訓練主要檢測考生是否掌握了考生要求的基本知識,掌握知識的深度、廣度和精度是否到位,能否熟練運用已掌握知識解決實際法律應用問題。此訓練既是鞏固和檢驗學習成果的重要步驟,也是形成應試解題能力的重要環節,任何希望獲得考試成功的考生都必須認真進行這階段的訓練。進行此訓練時,考生已有比較扎實的知識基礎了,所以訓練的過程中,考生除了要重復摸底式訓練中的題目對照分析過程外,還須注重加強對題目本身的分析,研究各種題型特點,研究題干和題肢之間的關系,題肢之間的相互關系,研究命題人的出題意圖、出題思路和題目的考查角度及相應的解題方法,做到每練一道題鞏固一個(多個)知識點,每練一道題吃透一個(多個)知識點,每練一道題杜絕一次(多次)程序性錯誤,每練一道題得到一種解題技巧。
在應用性訓練的基礎上,在錯題中尋找和發現知識盲點,根據盲點進行學習后再針對所學知識進行相應的補漏性訓練。此訓練亦不可輕視,因為它會使考生的知識變得更全面和完整,避免了掛一漏萬。
適應性訓練也稱為模擬性訓練,指為適應現場考試而進行的模擬真實考試的解題訓練,使考生能夠體驗和熟悉考場的情景,避免因為對陌生環境和陌生情景的不適應而造成實力打折,一般在考試前的一個月內不定時開始進行,但不能過于頻繁。
Copyright ? 1999-2017 杭州法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備10202533號-1 浙公網安備 330
浙ICP備10202533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5020008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