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試近三年的全國平均通過率保持在20%左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通過率其實是最具有欺騙性的數據,也是最容易誤導考生的數據,國家公務員通過率可能不到1%,因此有些考生就盲目的認為:“當年我連國家公務員都能考上,一個司法考試不在話下”,于是載了跟頭。通過率有多重要,通過率決定了你今年是360還是359,你信不信,為什么那么多人考359呢,這不是很巧合嗎,這不是巧合,這是必然,司法考試每年的分數線都是360,但是每年的通過率都在變,這個通過率是提前司法部算好了的,比如說他決定今年通過20%的人,結果成績統計出來,到20%這里這個人只考了340分,那么前面的人統統加20分,當然這是個例子,具體的操作是司法部下達指標,比如廣東通過多少人,四川通過多少人,法檢系統要特別照顧,要通過多少人,都要考慮到政策的需要,所以很多考生考完之后一對答案,媽呀,肯定掛了,前三卷加起來才250,最后一卷得110分才能過,結果分數一出來,居然過了,還考了400多分,所以你們可以問問你們身邊高分通過的師兄師姐,他們當年估計的分數肯定比實際分數低,這就是加了分的。這是加分,為了讓一個圈子里的人通過,如果你在這個圈子里,哪怕你考了320,也要把你弄成360,你不在這個圈子里,即使考了390,也要把你調整成359,所以才有那么多悲劇359出現,如果你考了340分還可以查查分去,如果你考了359,回家吧,不用查分了,人家就是不想讓你過,明年再來一年吧。于是有的同學說,你這不亂來了,那我還復習個屁呀,考多少還不是過不了,也不是這樣,基本上司法考試也會尊重大致的規律,今年沒過,明年好好努力,還是很有希望的。
全國通過率20%不能說明你身邊的人就能通過20%,甚至不能說明你所在的省的通過率能夠達到20%,平均通過率20%說明有些省份通過率高于20%,有些低于20%,也不一定是經濟發達的省份就高,經濟落后的省份就低,比較高的有北京市、湖北省、重慶市、上海市,注意到了,這幾個城市都是大學云集,或者有政法院校的,需知司法考試通過率還有一個規律,那就是在校大學生通過率遠遠高于在職備考的考生,特別是政法院校的法學專業大學生,通過人數更是接近報考考生的4成,這就意味著在職備考的考生通過率甚至低于10%,同樣,廣東省,福建省,云南省這些省份的通過率在平均線以下,并非經濟不發達,而是考生人群大多數是在職備考,或者是文科類大學較為缺乏的省份。
前面說了,全國通過率保持在20%左右,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全國通過率沒有一個官方數據,是民間統計的,司法部是禁止各地私自統計全國通過率的,這個數據是保密的,和每年國家判處死刑的人數一樣保密,那么這個數據是哪里來的呢?是一些政法院校或者培訓機構根據各地司法局的數據拼湊而成,所以每個機構統計的都不一樣,從20%-25%都有,所以見到這個數據首先要明白,這個是估計出來的,不一定科學,但是20%左右應該是沒什么問題的。
通過率還有一個潛規則,這也是近幾年司法考試一直不能成功改革的原因,司法考試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通過考生的質量,手段無非就是增加主觀題或者增加面試,為什么要這么干呢?大家沒發現,現在司法考試的含金量下降了么,在國內發現不了,在國外一對比就出來了,我朋友去一家日企面試,考官是個日本人,問他:“最近兩個月在干嘛呢?”他說:“準備司法考試”,考官說:“過了沒?”,他說:“過了,考了440分”,那個日本人立馬就傻眼了:“中國的司法考試也太簡單了,準備2個月就能過”。更多的人過了司考過幾個月又忘得一干二凈,和沒學過法學的一樣,總而言之就是太重視應試了,沒有重視法律素養,很多人學了四年法學一出學校和沒學過法學的一樣,問個案子怎么處理,一問三不知,所以司法部改革的目標就是學德國,改成一年兩考,第一次考過的可以做律師,第二次考過的才能做法官和檢察院,這也是提高法官檢察官的素質,畢竟現在中國很多地方,法官檢察官的素質還不如律師高,這在法治國家是不可想象的,那么一改革就意味著,法院里面、檢察院一些老同志將來就更難通過司考了,于是司法部遇到空前的阻力,大家知道,最高法院、檢察院的地位要高于司法部,從國務院排序來看就能看出,所以司法考試改革從08年醞釀到現在一直沒有出生,在等,在等什么呢?司法部在給法檢系統放水,讓這些老同志盡量在幾年考過,但是放水不能太明顯,每年增加幾百個名額,分配到各個省各個法院,這樣總的看起來不會太顯眼,這一部分是不可能體現在通過率里面的,從08年放水,到現在放了3年了,估計2012年就是改革的最佳時機,因為事不過三,該放的都放完了。
最后,既然全國通過率不能信,那么培訓機構的通過率能不能信,最好別信,一個培訓機構聲稱自己通過率是90%,那毫無疑問是騙子,聲稱自己60%,那肯定有水分,就算沒有水分,實打實的,通過率高的也不一定好,通過率低的也不一定差,這是什么意思呢?好比某個培訓機構有兩個班,兩個班的師資是完全一樣的,第一個班全部是在職非法本的考生,第二個班全部是法本大三的學生,結果一目了然,即使一點水分沒有,第二個班的通過率肯定要比第一個班高,這是必然地,基礎好的肯定更容易通過,加上又有時間和精力,你看師資是一樣的,通過率不一樣,那通過率能夠代表機構的實力嗎?顯然不能。
Copyright ? 1999-2017 杭州法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備10202533號-1 浙公網安備 330
浙ICP備10202533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5020008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