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79603
- 書名:律師應是怎樣的人(第二版)
- 作者:趙青航
- 出版社:中國法制
- 出版時間:2018年12月
- 入庫時間:2018-12-19
- 定價:39
圖書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趙青航,青年法律人,博士研究生,香港中文大學金融規管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律師》雜志特約評論員,杭州市作家協會會員。在浙江金道律師事務所執業若干年。曾在最高人民法院、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等單位見習。業余在大學從事法律教學近五年。
已出版專著《民辦非企業單位法律制度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和《律師應是怎樣的人》(中國法制出版社2017年版),主編、參編書籍各一部,在《法制日報》《人民法院報》《人民司法》《民主與法制》《中國律師》《中國社會組織》等刊物上發表四十余篇論文、案例評析與辦案紀實。
曾在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編纂工作研究小組參與編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作為起草小組成員參與司法部“完善律師的職責定位”等多項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修訂與律師行業改革的課題。
曾獲評杭州市人民政府第十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浙江大學“求是創新先鋒•優秀共產黨員”、杭州市律師行業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撰寫的案例評析《范根生訴浙江省嘉善縣人民政府環保行政復議案——信訪投訴與行政履職申請之甄別》被評為2014年度浙江省法院優秀案例。
堅信,法律是一門關于實踐的學問,只有不斷地往返于理論與實踐之間,才能獲得富有生命力的真知。
謹借此書表達對律師職業若干粗淺的看法。
讀者對象:律師、法科生、關心律師職業的人士
編輯推薦:
律師應是怎樣的人?是一種職業思考,一種人生思考,一種社會思考。
對律師職業求真尚善精神的真誠呼吁
在法律實踐與法學理論之間不懈往返
內容介紹:
作者在后記的最后一段,有這樣一段話,是這本書最合適不過的概括——這些年,每每聽到以下兩句話,我都會不寒而栗,心痛不已。想必不少人也聽說過,一句是莎士比亞戲劇的主人公高呼的,“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律師殺光;另一句則源于19世紀的美國,有人稱律師職業“是一個為了金錢將自己供任何一個男人任意玩弄的淫蕩的妓女。我已用一本書的誠意,盡力去反駁這兩句“惡毒”之語。因此,謹以此書獻給所有理解律師、關心律師職業的朋友們,愿這本《律師應是怎樣的人》能為廣大律師們(尤其是青年律師)博得盡可能多的理解與掌聲。
圖書目錄
壹 師友者言 / 001
——共話“律師應是怎樣的人”
貳 律師的模樣 / 021
律師:矛盾糾紛的化解者 / 023
律師除應具有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等三大“維護”職能,還須具有一個直面社會現狀的職能——推動矛盾糾紛的化解。在民事訴訟的過程中,律師不僅可以作為代理人助力當事人解決糾紛,還能擔任調解員主持旨在化解矛盾的調解。
“等腰三角形”的訴訟構造何時成為常態? / 033
律師對法官的尊重程度,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法治發達程度;法官對律師的尊重程度,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司法公正程度。法官以尊重律師為己任,律師以尊重法官為使命,這是理想的、和諧的法治環境。事實上,和諧的法律職業共同體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之義。律師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中可以發揮什么作用? / 043
律師調解制度為中國律師勾勒了新的職業方向和規劃圖景,為富有創造力的律師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律師應該充分利用專業特長和職業優勢,增強法律人的社會責任感,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迎來律師職業大發展的另一片廣闊天地。
律師,骨子里是文人 / 057
每位律師都不應以“法律的良知”作為交換的代價去換得經濟利益;每位律師都應記得我們維護的是當事人的合法利益;每位律師還應記得我們是靠提供法律專業知識、技能來生存和發展的,而法律的終極目的是公平與正義。
律師職業,為什么易招非議 / 065
一個充滿這種精神的法律人決不會迷失在自己或客戶的私利之中,一個具有這種法律精神的群體也一定能在社會發展的偉大時刻凸顯自己的獨特價值和意義。
律師的為與不為 / 071
律師職業的專業性體現在對本國法律和已被納入本國法律體系的國際法規則的尊重和應用上,當某些律師不僅不維護反而是在破壞本國法律秩序時,便失去了職業的根基,其行為在任何法治國家都會遭到禁止和處罰。
律師也該理解法官 / 078
在成熟的法治社會里,掌握裁判權的法官應當(也必須)享有至高的地位,因為法官地位的高低尊卑直接關系到人們對法治的信仰程度。
律師執業的專業化進階 / 085
專業化的實踐可采取如下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專業化啟蒙階段”,這個階段的青年律師要以解決溫飽為要務,廣泛涉獵多種類型的法律業務。第二個階段是“專業化探索階段”,律師應當專攻其擅長的業務。第三個階段則是“專業化深耕階段”,此時的律師已在專業化領域小有成就,若再加大專業化的火候,悉心燉煮,漸漸會成就其律師之道。
律師愛財 取之有道 / 090
律師提供的是專業性法律服務,雖然這種服務通常也是有償的,但對法律的信仰決定了商業性從來不曾是也永遠不會是律師業的本質屬性。
影響鄒碧華終身的一段庭審經歷 / 096
法官與律師的相互尊重是良性互動關系的一個起點,律師對法官的尊重程度代表著法治的發達程度,法官對律師的尊重程度則代表著社會的公正程度。
勝訴率與律師的優劣 / 100
一位優秀的爭端解決律師,往往更有可能準確地向客戶展示第三方裁判的可能結果,一位具有職業道德的好律師也不會凈為了賺錢而有意把客戶拖入訴訟的泥沼。于是,在好律師的指引下,有可能出現更多的和解。
叁 走近青年律師 / 107
光鮮的背后 / 109
青年律師比“老油條”律師更純粹,比“機械化”法官更靈活,是一群真正靠激情和法律信仰支撐著的法律踐行者。
唯有匠心獨具 / 120
匠人無關年齡和閱歷,更多地取決于其態度,是否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了熱情,是否有精益求精的恒心,是否有刻苦、踏實的品質。
律師函不是一封簡單的書信 / 131
律師函不是一封簡單的書信,它代表了律師事務所和經辦律師的專業度與職業操守,不應有任何本可避免的瑕疵。
律師的“職業病” / 139
憑借著專業的知識助人為樂,令我們收獲了滿滿的成就感,這也是自己及整個律師群體在社會上一種獨有的存在感——常被大家需要著。
當青年律師遇上群體性案件 / 146
堅守職業道德底線是律師的執業基礎,因為律師以法為業、以律為師,其執業行為是否規范,不僅影響律師職業的整體形象,而且影響公眾對法治的信仰、對社會公平正義的信心。
律師路上的且停亭 / 156
成就律師之道在于:持之以恒,術業專攻,平心靜氣,適時調整,才能看清走過的路,在此基礎上準確地判斷接下去的行程,在不慌不忙中調控工作與生活的黃金比例。
肆 執業有感 / 167
干一行,愛一行 / 169
杜萬華大法官說:“我應當忘記過去,面向未來,因為路的前方還是荊棘叢生、一片蒼茫。但我必須勇敢地往前走,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往前走。”鄒碧華法官生前說:“將來我判決自己人生成功的標志,是看我幫助過多少人走向幸福。”“90 后”法官助理說:“懷有職業精神, 就是要先接受每份工作, 然后學會善于處理它們, 最后更要愛上它們。”他們都是優秀的法院人,值得同為法律人的青年律師們學習。
致即將成為律師的你們 / 177
近幾年,我會通過授課、講座等形式給即將走出大學校門的法科畢業生們(準律師們)分享四個較為宏觀的關涉律師職業的話題,一是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二是律師執業的專業化,三是法律職業倫理,四是律師的公義擔當。
訴訟律師的日常 / 192
患有“我不相信”強迫癥/ 有時會“啰嗦”/ 責任心的驅使/ 不為勝訴打包票/ 在庭上力爭合理的發言機會/ 辯論之于訴訟的價值/ 要求先支付必要的律師費/ 授人玫瑰/ 愛往人堆里“扎”?
青年律師的忌與記 / 201
作為謹守職業道德的專業律師,在辦案過程中,我們要做的是竭力幫助法官尋找案件事實的真相,盡力使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相一致,為法官提供準確的法律適用依據,通過促進審判的公平正義來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為人師者的模樣 / 212
律師,當到一定的境界,應該有一種精神,將自己辦理的每一起案件或者提供的每一件法律服務產品,不再當作商品,而是當作藝術品來對待。雖然藝術品也是有商業價值的,但是藝術家創造藝術品首先追求的不是商業價值,而是藝術價值本身。